共青团工作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0-31 04:14李仕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李仕洋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和环境。本文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过程缺乏沟通性;指导理念不够明确;教学队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理念为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有机良好,为共青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共青团 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应该从当前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让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变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和误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进行本文的研究,力求实现两个目标:第一,通过本文的研究,让我们客观、公正的审视、正视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且追根溯源、对症下药,为现实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第二,通过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联系起来,真正找到两者在发展中的契合性,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为大学生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劃概念开始引入我国,我国理论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研究也逐步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操作转变。到目前为止,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重视,尤其是在推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实现了很大的进步,对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

1.1.1指导理念不够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把教育者放到中心位置,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很难调动大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很多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概念和认识,很难制定合乎实际的生涯规划,不能够及时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不能够促使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的剖析。另外,当前很多院校只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没有与大学生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1.1.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两者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上具有相通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中,经常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互动,职业生涯教学内容中也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内容。

1.1.3教学队伍缺乏专业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对高校教学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教学队伍专业性缺乏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首先,高校缺乏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很多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师资配备不够专业,单靠辅导员的力量远远不够,繁琐的工作很难让他们去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大多数从事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如学籍、档案、党团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经验。

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有些高校对职业生涯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对队伍建设缺乏一定的规划,队伍不健全,措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人员配备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等情况,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来看,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就业政策的把握不准确、业务素质不高、职业生涯规划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推进。

1.1.4教学过程缺乏沟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其的指导机制。从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升华和总结,如果不能够认真备课,很难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的指导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最终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渗透力不强。现在很多高等院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侧重于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应聘技巧的培训等,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进行渗透,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实践课程教学相对欠缺。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不能够做到及时更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金钱思想、逐利思想开始在大学生校园内蔓延,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造成了个人价值观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容易钻牛角尖,此时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及时跟进和更新,那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的学习就会有所偏差,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2.1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社会环境复杂化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的新时期,社会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更为激烈、社会问题更为集中,社会环境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降低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度,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问题的频发。

另一方面,社会平台有限性的消极影响。我国社会对职业生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所能提供的平台的数量、水平等也相应的受到限制,社会平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引导性、合理包容性仍有所薄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导致其在规划的过程中诱发诸多矛盾和问题。

1.2.2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学校教育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制约。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源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几经改革,但是其在管理体制上依然还不够完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矛盾依然存在着。部分高校在其教育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及就业的指导体系上依然有所滞后。

另一方面,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利因素的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在于育人,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但是个别高校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好这一渠道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影响,没有构建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更没有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削弱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设力和影响力。可以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有效开展。

1.2.3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态亟须调整。不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对所受教育内容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对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相对来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才能,更要看重自身的品德。但综合来看,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尤其是个别大学生对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放松了要求,使得部分大学生呈现出倾向于管理自我的“才”,而對自我的“德”的方面重视不足的问题,导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够。

再次,大学生的求职期望值亟须降低。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方面相关认知的了解,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不仅过高,而且对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不予重视。他们对就业、职业规划的区域选择过于集中,导致人才浪费和人才紧缺并存的局面。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理念为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有机良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密切,实现两者的互联互通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重视,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互动缺乏,各自为阵,要想转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和树立科学的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契合性。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融共生,相互依托。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要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关系,转变“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传统观念,强调从学生的个人实际和未来发展出发,把职业发展和学生融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规划和自我了解学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走向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规划。

2.2着眼实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创新

一方面,丰富内容体系,实现内容的科学化。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形式、对象等也在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内容,为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既要对传统的教育内容进行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按照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增强教育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和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创新方法,实现方法的多样化。积极开展名师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参与社团活动,积累实战经验,让学生真正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实战经验,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再次,引导学生及时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电台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第四,借助网络,突出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

2.3强调协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协调一致

首先,完善教书育人体系。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过程,应该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两者的有序融合。

其次,完善创业管理体系,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业务素质的要求,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配备能力,强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再次,健全服务育人体系,高校是服务学生的重要部门,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学校的创新服务体系。

2.4全员参与,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有机配合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要形成以政府、学校、家庭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合理,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共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大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政府宏观牵引,学校切实负责。

3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把其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尤为重要。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强化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更好地体现高校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实现个人、社会、学校、家庭的融合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的竞争程度前所未有,如果只是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着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作用,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点并加以运用,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在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础上,找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共青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华玲.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教育规划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3(11).

[2] 温暖,郭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09) .

[3] 彭上.谈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J].企业家天地,2012(08).

[4] 张雪梅.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才智,2012(05) .

[5] 李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 .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