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地-企业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31 04:14丁燕鸿刘富生胡宇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

丁燕鸿 刘富生 胡宇杰

摘 要 研究高校-基地-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的机制构建。探讨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之间有效对接途径和方法。探索高校、基地和企业分别与教学和科研对接的培养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教结合,快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前置和案例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将实践类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之中。探讨工程实践分段实施,融合高校、基地和企业资源的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导入和特定产业领域的实践培养平台,重点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三方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协同培养 课程前置 分段融合工程实践 项目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为了优先满足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全国研究生招生办重点强调,扩大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大力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开展联合培养,支持开展改革试点。专业学位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教育行业与企业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的改革与发展。湖南工业大学近2年招收学硕人数与专硕人数比例超过1:1,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要求我校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本课题以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案例,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常态为导向,我校与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共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简称基地),该基地与以往建立的聯合培养基地有几点不同之处,其二,该基地不属高校,但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完整的培养方案、科学的思政管理模式。其三,在顺德政府支持下,基地能够建立企业研究项目数据库。从企业数据库中,高校能对接相应专业的企业、项目、课题,以及校外导师,能聘请高校名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展课题研究。本研究对倡导高校、基地与企业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推动我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高校-基地-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课程前置+分段实践的培养方案,突出冶金与材料特色及优势,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向各个知名企业,扩大影响力,走出湖南-集训-企业,为提高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1构建高校-基地-企业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机制

根据冶金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冶金工程行业发展和产业化的规律设计课程,规范细化工程实践教学方式,突出冶金特色和优势。以工程硕士冶金工程专业为例,依托顺德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基地和企业三方全程参与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培养。第一,以学校为主体,研一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学位课(公共课和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通过产学研结合、科技服务项目,指导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和科研工作。第二,以基地为主体,通过选择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完成职业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特定招收生源,采用项目导入式的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开展科研工作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第三,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特定类案例教学,完成专业实践类教学课程。除了工程实践的职业综合集训外(在联合培养基地完成,时间为1~3个月),在企业或研究院完成工程实践的其余部分的专业实践,以项目或课题为导向,注重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特定行业培养平台开展与项目或课题相关的科研工作。最后,研究生根据实际应用性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学校、基地和企业或研究所协同培养,实施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位论文。从企业或研究所中甄选品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自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在三年培养的全过程中,校内理论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指导理论课程、科研实践、课题选定以及论文撰写。依托顺德区政府支持的协同桥梁(基地),有效汇聚人才培养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协同平台,形成协同效应。为了有效达到培养目标,对该培养模式的一些特性进行相应的设计。

2构建课程前置+分级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

2.1增设实践类课程

教育部在深化研究生课程建设教育改革中强调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必须满足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训练。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结合,全面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校-基地-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下,重建切实可行的实践类课程是迫切的、必要的。授课方式将会走出校园,超越课堂。本校根据冶金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前置模式,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1)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开设侧重于对冶金和材料类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让硕士研究生掌握研究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考虑到优化资源配置,学位课与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课基本上相同。(2)选修课程是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定的。例如,有色冶金新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方向,开设了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新技术和冶金资源综合利用。(3)为了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实践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增设了实践类课程,包括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和案例分析与实训课程。课程学习不仅在校内开展,而且拓展在校外、甚至省外。一方面,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文化教育。在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并将该课程安排在学位课和选修课学习之前完成。另一方面,按照大类研究方向,开设了材料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训、冶金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训2门实践课程,开课场所位于企业或研究所,并提前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 总之,增设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和知识应用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养,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
协同培养司法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IT人才的“产学研用”协同培养
广西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构建融合职业指导思想的高校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