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中绿色产业发展的推进方式与法律规范

2019-11-01 02:01李贤森廖小瑜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一带一路

李贤森 廖小瑜

摘要:绿色产业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着力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要通过绿色金融共享、绿色产业合作、环境法律对接等方式,具体落实与有效帮助“一带一路”建设中绿色产业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环境法规

一、 绿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点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标志并宣告了“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从愿景到现实,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第二阶段的核心与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主抓规划落实是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点与前进方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点之一就是绿色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议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成为实现“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不但连接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脉络,而且更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根本引领。“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立足中国、立足现实,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应当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经验与亮眼名片。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打造了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环境知识和信息平台、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平台。通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帮助沿线国家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路径、升级发展产业,进而实现协调人与自然、统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最终促进各国整体性进步与跨越式前进,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二、 发展绿色产业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石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项目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石。“一带一路”建设第二阶段的重点就在于项目建设、抓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深入落实、扎根生长,必须依靠具体项目建设去落实。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总体趋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将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高效、优质、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合作发展机会。

1. “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绿色产业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缺乏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发展潜力突出。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参与各方共同关注的发展重点。在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第三次工作组会议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判断,“未来几十年,全球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将发生在‘一带一路地区,这些投资对实现《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举足轻重”。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一带一路”建设日程。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之路,更是一条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终成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投资与建设应当充分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效对接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涉及广,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庞大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环保等多方面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十分细致地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利益与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多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自然保护区众多。在这些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外部性影响,十分注意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在项目建设中,企业要采取先进技术与精细管理,尽量减少单位生产中的钢材消耗、水泥消耗、有色金属消耗、原木消耗、水耗、臭氧层消耗物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否则极易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这不仅将直接导致企业被法律制裁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负面报道,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援建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项目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上均做到了高标准高质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已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经典教学案例纳入教材。“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又要关注项目建设可能对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确保项目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气候治理和社会和谐等可持续发展要素,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有效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2. “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源领域的绿色产业发展。能源问题是当今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安全、可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给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永续、稳定、健康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能源禀赋得天独厚,在“一帶一路”倡议中加强能源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将极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为了减少生态负担、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在高效利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使用与推广。清洁能源产业的建设,特别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经济增长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2018年在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第三次工作组会议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伦敦金融城共同公布了由中英双方一同组织起草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日本、哈萨克斯坦、卢森堡、蒙古、巴基斯坦、新加坡、瑞士、阿联酋和英国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主要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清洁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清洁化发展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高度关注,使得“一带一路”建设绝对地坚持着“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中国投资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理性是十分契合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清洁化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领军者。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与雄厚的实力。根据国际权威能源机构国际能源署(IEA)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风力发电占全球风力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太阳能板生产量占全球太阳能板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坚实的制造基础、广阔的市场规模,这些条件保障着中国的发展战略转型并推动着中国的绿色发展道路。中国在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上,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中所取得的经验、技术和理念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良好推广与积极应用。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联结了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机遇与广阔市场。在美国智库大西洋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全球能源论坛上,有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能源项目一半是传统能源,一半是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所以,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几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附带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所进行的广泛大量的清洁能源产业投资成为有效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与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与关键支持。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清洁能源的深入关注与广泛投资将会深刻改变全球清洁能源的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将会明显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能源设施的互联互通,将会有效保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能源消费供给与经济价值变现,为促进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巨大机遇与广阔平台,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突出贡献。

3. “一带一路”建设中生态领域的绿色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平衡压力大、环境保护需求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中生态领域的绿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通过促进“一带一路”生态领域的绿色产业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状况,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重要力量。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先生强调“‘一带一路不是要把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转移出去,而是要把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及高质量产业融入各国合作”。在这一意义上,“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间理念相通、平台共享、目标契合。

在生态环境产业领域,以污水处理、海水淡化项目为代表的生态领域的绿色产业正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与社会责任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投资与生产中去,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以武汉东川自来水公司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海水淡化项目为例,该公司在瓜达尔港已顺利建成两座海水淡化厂,生产能力分别为500吨每天和1 000吨每天,产量可以满足整个自贸区的用水,并且还将继续扩大产能用于瓜达尔市区的供水。中国企业在“一帶一路”建设中,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质的生产管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当地社会的高度赞誉与普遍认同。

三、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

1. 绿色金融共享。绿色金融是绿色产业建设的发动机、过滤器、防火墙,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一带一路”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筛选引导、风险隔离作用。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伦敦金融城共同起草发布的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对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进行绿色投资、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给出了引导性意见。要通过绿色金融的支持、引导、监督作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项目规划、投资与建设中去,不满足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要求和标准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就难以获得产业投资与金融资助,加大对于具有先进生产技术、低能耗高产出、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以绿色金融为调节器,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满足沿线国家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有效支持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将有效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价值,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及全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推动新建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清洁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2. 绿色产业合作。中国的绿色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布局广、市场大、潜力足,但同时仍然有很多需要专业化、精细化的地方,这是今后发展与合作的重点方向。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采取精细管理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换代、采用清洁环保材料、实现资源循环、促进废物利用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一定是绿色经济,通过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福利带到更多国家去,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是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能让落后的技术与产业走出去,并且落后的技术与产业在建设中也满足不了生产需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会带来更多风险与隐患,加大后期的成本与损失。特别是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快,设备更迭淘汰快、产业升级发展快,中国企业必须拿出最先进的技术与高质量的产业去进行绿色产业布局、开展绿色产业合作、引领绿色产业发展。

3. 环境法律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注重硬联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等物质方面的联接,也要重视软联接,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理念、规划、政策、法律等精神领域的联接。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能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全世界提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开发、环境治理这样物质上的国际公共产品,更提供了国际制度与发展理念上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的构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解决环境、气候、扶贫等全球关注问题。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软联接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要强调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环保政策与法律的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自己的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法规,参与绿色产业建设的企业必须了解、熟知、遵循这些规范。在这一方面,仅凭企业自身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相关信息,需要国家发挥服务与指导功能,对外加强与国外相关部门的沟通,对内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与公开。

参考文献:

[1] 王文,杨凡欣.“一带一路”与全球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未来[J].国际金融,2017,(6):3-15.

[2] 赵振宇,汪宝.“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产品合作发展路径探究[J].财会月刊,2019,(12):128-136.

[3] 朱源,姚荣.世界银行环境和社会政策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9,47(Z1):89-93.

[4] 邓凌月.把綠色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N].经济日报,2019-05-09(012).

[5] 杜婕,张墨竹.“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3):49-61,232.

[6] 何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8,39(4):1-9.

[7] 杨博文.“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发展法的二元模式制度构建[J].天津法学,2018,34(3):33-41.

[8] 徐鹤,姚荣,黄妍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火电绿色投资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保护,2019,47(2):31-34.

[9] 孟龙.“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6):78-79.

[10] 杜雯翠,江河.国家战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识别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策略[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3):50-56.

[11] 宋锡祥,田聪.“一带一路”视野下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J].海峡法学,2019,21(2):26-36.

[12] 王文.“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煤炭,2019,45(6):5-9.

[13] 程翠云,葛察忠,杜艳春.“一带一路”沿线环境规划合作框架构建[J].环境保护科学,2019,45(3):8-12,32.

[14] 许勤华,袁淼.“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能源国际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2019,(4):8-14.

[15] 曹明弟.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相关主体行为要领[J].环境保护,2017,45(16):12-18.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李贤森(1992-),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法;廖小瑜(1996-),女,汉族,重庆市璧山区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收稿日期:2019-06-10。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一带一路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