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

2019-11-04 03:51盛慧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

盛慧超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单纯乳腺导管内癌患者(n=47),而观察组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n=47),对两組进行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组织亚型为70.21%,而对照组为31.91%,观察组的组织分级中高等为74.47%, 而对照组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Ki-67、小凹蛋白(cavelin-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高级别组织分级、组织亚型、PR阴性、ER阴性、小凹蛋白阴性、Ki-67增殖指数≥14%的发生率高于单纯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乳腺导管内癌(DCIS)是一种肿瘤疾病,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存活率很高,超过九成的人可以存活十年以上。乳腺微浸润癌(MIC)存在单个或多个独立的、直径<1mm的浸润灶在乳腺间质中。虽然其已经被提出,但并没有定义为独立的疾病类型,也缺乏准确定义和治疗的标准[1]。在临床上,广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对DCIS-MI进行检查,其结果准确且检出率高[2]。本文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单纯乳腺导管内癌患者(n=47),而观察组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n=47),对两组进行病例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 年5月我院接收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单纯乳腺导管内癌患者(n=47),而观察组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n=47),两组患者均为女性,观察组患者年龄22 ~ 35岁,平均年龄为(27.12±3.0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 21 ~ 34 岁,平均年龄为(27.35±1.94)岁,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所有的标本进行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处理,然后脱水、用石蜡进行包埋、连续切片,最后染色等,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标本。以 EnVision 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色剂为二氨基联苯胺。选用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用浓缩液基质小凹蛋白-1(1∶300)[3]。磷酸盐缓冲液为阴性对照组,已知的阳性组织为阳性对照组,严格按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染色操作。再将四个病理科医师分成两组,采用双盲法对标本进行仔细观察,彼此交换最终诊断结果。DCIS-MI患者所有标本在细胞核上出现PR、ER、Ki-67阳性结果。在细胞膜、细胞质中出现小凹蛋白-1阳性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标本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组织学特征比较

观察组中的组织亚型为70.21%,而对照组为31.91%,观察组的组织分级中高等为74.47%, 而对照组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的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Ki-67、小凹蛋白(cavelin-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现今,科学技术进步,医疗水平逐渐完善,乳腺导管内癌(DCIS)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提升存活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病痛折磨[4]。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中的组织亚型为70.21%,而对照组为31.91%,观察组的组织分级中高等为74.47%, 而对照组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Ki-67、小凹蛋白(cavelin-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高级别组织分级、组织亚型、PR阴性、ER阴性、小凹蛋白阴性、Ki-67增殖指数≥14%的发生率高于单纯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生率,加大乳腺癌筛查的重视程度,在早期就要及时发现、诊断。然后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最尽可能地提高临床效果,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庞彩霞,胡波,魏亚萍,杨华峰.钙化及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特征及其雌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03):367-370.

刘剑桥,魏云龙,张鹏,王超,王晓春.MutT同源酶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01):1-5.

周雪影.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42(01):71-72.

沈吉,徐华军,陈文显.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摄片检查早期诊断价值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01):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