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分类建设模式研究

2019-11-05 08:00天,张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生产

□ 姜 天,张 洋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4)

1 引言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制造业,它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成果,能够促进技术加速创新。而制造业的全部环节都需要物流的支撑,不论是采购、生产还是销售,物流都贯穿其中。但是,由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物流运作流程不规范,效率低下等原因,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物流信息化可以整合制造业资源,使制造企业产品运作的不同环节运行更加协调,尽量减少“牛鞭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机动性更强,降低物流成本,能够使制造业物流的现代化程度更深,能够促进制造业蓬勃发展[1]。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寻找适合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在对不同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生产过程组织方式和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应采用不同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建议,以期对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2 制造企业分类

制造企业种类众多,按照生产过程组织方式和企业规模可做如下分类:

2.1 按照生产过程组织方式分类

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划分标准由美国生产库存控制学会(APICS)提出[2],该标准将制造业按照生产过程组织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离散生产型以及流程生产型。同时,有些生产类型不仅能够表现出流程生产的特征,在某些特殊的环节又能看到离散生产的影子[3],可以理解为混合型生产。基于上述标准,可以将制造企业分为流程制造企业,离散制造企业和混合型制造企业。

通常情况下,流程制造业主要呈现出时空连续、原材料投入连续、产品产出连续等特点。流程型制造企业主要包括化工、冶金、石油、电力、橡胶、制药、食品、造纸、塑料、陶瓷等行业[4]。而离散制造业则不同与流程制造的连续性,表现出了间断的特点。离散制造业产出的产品并不是由连续工序生产的,而是由多个间断生产的零件加工装配而成的。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物料的形状或是组合会发生变化,但物质本身并不会发生改变,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的数量比例是固定的。典型的离散制造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等。在部分生产企业中,产品制造并不能简单的被归结为某一种生产类型,而是表现出了两种类型共存的特点,而这一类企业就可以被称作混合型制造企业。这一类制造企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纺织行业[5]。

2.2 按企业规模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2号印发的《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将中国制造企业按照企业规模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划分标准

本文按照企业规模分类主要是根据营业收入进行区分的。按照表中标准,将营业收入在4亿及以上的定义为大型(包括集团型)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以下的定义为微型制造企业,其余的定义为中小型制造企业。

3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

在对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研究中,王章红等[6]将企业信息化模式分为定制模式和购买模式。陈大龙等[7]将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分为自主开发模式,外包开发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和ASP模式。余兴国[8]将实践中企业物流信息化模式概括为四种类型,即单一发展模式,合作发展模式,第三方模式和第四方模式。

总结当前的主要企业信息化模式,本文将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模式分为如下五种类型:外购商品化软件模式,企业独立发展模式,外包开发模式,合作发展模式和租赁模式。

3.1 外购商品化软件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结合自身对于物流信息化需求选择市场上成熟的商品化软件,直接应用到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网络不安全或者网络不稳定都不会造成数据泄露的问题,但是系统后期的扩建和维护比较困难,由于不同企业物流特点不同,也不能保证软件完全适合企业的发展。

3.2 企业独立发展模式

企业独立发展模式是指制造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根据物流信息化现状,结合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物流信息化需求,但是其对于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负责人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这种模式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投入风险高,因此,对于某些集团型的企业来讲,这种模式是比较合适的。除此之外,一些资金实力较强、信息化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大型企业也可以选择这种模式。

3.3 外包开发模式

外包开发模式是指企业委托技术实力雄厚、有丰富经验的软件设计人员,针对该企业的特殊情况,专门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开发。这种模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些企业自主研发的难题,但是不利于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制造企业。

3.4 租赁模式

租赁模式主要是指ASP模式和SaaS模式。基于ASP(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应用服务供应商)的企业物流信息化模式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企业将其物流应用委托给ASP,而ASP要负责建立符合要求的应用程序,并承接后续的系统的维护、升级、管理工作,企业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服务,这种模式对技术水平较低,人才、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十分适用[9]。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化),可以看作是ASP的进一步发展,它是指服务的提供商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统一部署各类应用软件,而客户则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应的服务,服务提供商可以按照客户使用软件的时长与服务内容多少收取费用。虽然这种模式最终的效果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的效果基本一致,但租赁可以使企业节省投入的成本[10]。

无论是ASP模式还是SaaS模式,虽然省去了企业内部购买服务器等相关设备的费用,降低了维护成本,但是企业数据的存储位置都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中,因此,这也意味着数据安全面临了一定的危险,故在企业物流信息化中一般用于进销存等不涉及制造企业核心物流数据的领域。

3.5 合作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不同的企业共享同一个物流信息化系统,企业秉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出资建立系统并共同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制造业的材料供应商、分销商再加上零售商共同建立的物流信息化系统,这个系统形成了一条上至供应商,下至用户的物流链与信息链,这使得制造企业能够及时获悉产品生产销售的实时信息,并使产品制造更加灵活;二是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及微型制造企业相依附的信息共享格局,这样使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利用大型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使物流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合作。一般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制造企业可以共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系统[11]。

这一模式从企业合作的角度出发,涉及的不只是单个企业,而是企业群,该种模式的发展可以由行业主制造商或者领头企业牵头,组成企业群,提升全行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

4 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

物流信息化的目的之一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价值增值,但是如果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不当,有可能虽然降低了物流成本,但是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太高造成相反的结果。对于制造企业来讲,选择何种物流信息化模式必须建立在企业特点的基础之上,只有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后,才能使物流信息化管理取得成效。

4.1 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组织方式不同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

离散制造企业在供应物流环节的主要特点是供应商必须能够快速响应企业对于零部件的需求。在销售物流环节,离散制造业通常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其库存压力本身并不大,但是由于此种生产模式下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而客户相对不固定,所以,对于销售物流的及时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可以选择合作发展模式中的第一种情况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共同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减少供应销售风险。在生产物流环节,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在保证及时供料和零部件加工质量的基础之上,按产品BOM的要求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和数量,这就要求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必须十分强大,同时要支持多种不同的生产计划方式,因此,对于离散型的制造企业来讲,以MRP为核心的计划管理应该是企业建设的重点。鉴于此种情况,在生产物流环节中离散制造企业可以选择成熟的软件产品或者租赁模式。

而对于流程型的制造企业来讲,供应在数量和质量上保持稳定均衡是供应环节的主要特点,对于供应商的信誉和供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销售物流环节,流程制造企业通常是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客户基本上固定的群体或者行业,由于是连续产出,销售物流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库存压力,竞争较为激烈,在供应和销售环节,物流信息化可以选择合作发展模式中的第二种情况,建立以行业龙头为核心,其他中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依附的合作格局,降低供应和销售风险,以行业龙头为中心加快供应链上不同规模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进程。至于生产物流环节,由于使用的原材料的品种较为固定,因此,对MRP计划的要求较低,但由于必须重点监控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自动控制信息系统是企业建设的重点[12]。在系统建设时,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较大,因此,由于商品化软件不能为其提供较为具体的接口,所以,不能使用ASP模式或SaaS模式来监控生产环节,因此,根据企业的资金和信息化人才等状况不同,流程型制造企业可以选择企业独立发展模式或外包开发模式。

混合型制造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结合离散型和流程型制造企业在物流各环节的特点选择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

4.2 基于企业规模不同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

微型制造企业由于物流规模较小,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不大,一般只需要通过接入互联网进行网站注册,为其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外购商品化软件就可以满足其物流信息化需求。

中小型制造企业通常只专注于一个行业,生产相似的一类产品,一般情况下物流信息化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的需求有所不同,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主要专注于自身的单一产品结构特征,可以选择SaaS模式,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受益,促进资金周转。到了企业成熟阶段,物流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加速收益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合作发展模式应当作为首选。该模式中,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与骨干企业的系统对接,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并对客户的需求、供给、生产和采购等进行协同运作,创造和获取商业价值,从而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提升整个链条的物流信息化水平[13]。

对于大型(包括集团型)制造企业来说,与单一企业相比,具有大规模、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企业业务可能分布在多个行业,地理位置分散等特性,供应、采购和库存管理等控制环节相对较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个性化要求较高,物流信息化建设难度更高。因此,对于关键的物流应用,大型(包括集团型)制造企业可以在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信息化人才、先进管理流程等资源的基础上,选择自主发展模式建立集团内部的物流信息平台。当然也可以将某些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包括集团型)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对接,有利于提升双方物流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另外,大型(包括集团型)制造企业可以作为合作发展模式中的领头企业与相关行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合作发展,共同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加快行业发展。

5 总结

在制造企业整个物流过程中,信息应用已成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本文将制造企业按照生产组织方式和规模进行分类,并总结了几种物流信息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应该选择哪种模式。总的来说,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可靠、安全和实用的前提下,科学决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而节约成本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制造业物流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