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探索发展模式创新保持定力稳健前行

2019-11-05 11:01/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双汇火腿肠肉制品

文 / 张 玮 王 玺

双汇发展总裁 马相杰

中国著名大型食品集团双汇,在业务拓展到了全国及世界各地之际,仍探索发展模式创新,保持定力稳健前行。目前,双汇总体上呈现出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的态势,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

双汇作为中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今非昔比、闻名遐尔。斐然的成绩单显示:时下,双汇不仅仅是火腿肠产品,更发展成为以生产冷鲜肉、火腿肠、肉制品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百强、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如今,随着双汇在欧美市场的不断拓展,企业肉制品在全球市场越发如鱼得水。企业能开创完美的市场布局,打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皆源于集团探索发展“聚焦主业不偏离”的管理策略。

用战略定位发展壮大

双汇为何能从一家濒临倒闭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壮大到全球布局?为何能从火腿肠起步,发展成全球肉制品翘首?为解其中奥秘和好奇心,日前笔者走进双汇集团,与“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谈及双汇,马相杰感慨良多:双汇集团能有今天的发展,与创始人万隆董事长的科学经营理念密不可分,其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助力了双汇发展壮大。

双汇创始之初,万隆董事长就明确提出了“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永远不偏离”的发展战略。双汇在之后的经营管理中,正是一贯遵循万隆董事长“聚焦主业不偏离,做大实业谋发展”的管理策略,才使双汇取得了今天的骄人业绩。

忆往昔看当下。早在双汇崛起之前,中国肉食行业的老大并非“双汇”而是“春都”。1987年8月,春都火腿肠在河南洛阳诞生,迅速风靡全国,并短短几年间,其生产线由7条扩至109条,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元。当时,春都拥有中国最大的火腿肠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高达70%。

然而,随着春都的不断扩张,在先后兼并、收购了10多家企业,又对20多家企业进行参股、控股之后,春都的经营范围很快由肉制品扩至茶饮料、医药、酒店、房地产、木材加工及商业产业。过度的跨界和多元发展,不但没有为春都带来经济效益,还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经营理念上的一念之差,最终导致春都荣光不再。

双汇无菌车间生产线

对于跨界经营,马相杰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作为企业,跨界并非不可,但是要有主次之分。双汇也跨界副业,但都是以服务主业为基础,比如饲料加工、农牧、化工包装、物流等,这些都服务于双汇的肉类产品加工。因此,双汇的跨界是根据主业挖掘内需,以布局产业为目的探索跨界,是围绕肉类加工所需上的项目。所以,尽管双汇目前在全球的业务量上升到了1500多亿元,但其依然聚焦主业不跨界。为此,马相杰拿鸡蛋能否放在同一篮子作例子,反驳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论断。他认为,鸡蛋必须要放到一个篮子里,假如有1000个鸡蛋,你放在一个篮子,你的所有精力都会在这里,他就不会跑偏,风险是可控的。如果你把这1000个鸡蛋分放在5个或10个篮子中,他就会牵涉管理者过多的精力。也就是说,跨界由于分散管理者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想干成大事很难。

在食品企业跨界经营的理念上,马相杰一直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中国有着10多亿人口,有着巨大的食品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能把一个企业做大做透彻了,那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双汇尽管坐稳了中国肉制品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但在国内所屠宰的生猪数量仅占到3%,双汇再干30年仍然很有干头,有必要跨界吗?既然这个产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还要偏离呢。

这个问题,很值得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去认真研究和思考。

用优良品质赢取口碑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产品优劣事关企业发展。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质量更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口碑的源泉。

在谈及双汇产品如何赢取消费者口碑时,食品技术专业出身的马相杰侃侃而谈:“就拿我们双汇火腿肠来说吧,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为什么好吃?为什么20年来在市场上经久不衰?别人为什么模仿不了?其实,这里面关键的核心技术就在于我们使用的辅料。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使用的辅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从鲜骨中提取的,是纯天然的,是人工合成香精比不了的。全国最大最先进的骨素工厂,就在我们双汇,全国仅此一家。为什么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一个单品,每天平均能够畅销1000吨,这就是其中的奥秘。”

为使消费者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冷鲜肉,双汇为此设定严规:每头猪层层检验,病猪肉全部剔除,拒绝以次充好。

据了解,双汇为了解决天然骨素抽取难题,1995年专门从日本引进了一 套设备。这套天然骨素抽取设备的运行,开创了中国工业化骨素抽提的先河。天然骨素的品质,不仅比人工合成香精更安全,味道也更加自然纯正。因此,双汇牌骨素自投产以来就享誉国内食品行业,像统一、康师傅等企业,与其都有相关供料的合作。

在双汇集团,马相杰曾主政冷鲜肉市场8年整,对冷鲜肉市场,应该算得上行家。在谈及双汇冷鲜肉市场时,马相杰表示:中国双汇是第一家做冷鲜肉的。在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人们几乎不吃热鲜肉,称之不卫生、不健康。双汇肉的排酸,就是将活牲畜屠宰后经自然冷却至常温,再送入冷却间,通过一定的温湿度和风速,将肉中的乳酸成份分解。经过排酸后的肉,由于酸碱度被改变,新陈代谢产物被最大程度地分解和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被降至最低。肉的味道不仅变得更加鲜嫩,也更加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马相杰说,由于双汇的猪源主要来自收购,把控肉质安全就十分关键。为使消费者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冷鲜肉,双汇为此设定严规:每头猪层层检验,病猪肉全部剔除,拒绝以次充好。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辽宁沈阳、江苏连云港等地接连被发现,11月,北京市房山区也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为应对突发疫情,双汇率先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设备,并实行严格的过关制度,在毛猪装车前看状态,把好装车关;进厂前预检有问题坚决不能进厂,把好审核关;到厂后对车辆和毛猪进行消毒,把好消毒关。最后出厂时还要进行20余项检测,通过检验,带着证走,把好出厂关。

据不完全统计,双汇每年在动物检测上的花费就达2亿多元。双汇对产品质量的严守,就一般中小肉制品企业而言,即便有心也无力支付。这种对产品质量层层把控的手段,体现的不仅是双汇的品质,更多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口碑的担当。

口碑——确保了双汇肉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统帅地位。

严格的检测保证了双汇冷鲜肉的品质

用科学手段应对风险

在中国四大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比高达65%左右,是消费需求的主力。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我国猪肉产量大幅减产,猪肉市场供需缺口加大。同时,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关税上升又进一步加大了进口成本。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猪肉的稀缺可能会刺激牛肉、羊肉以及禽、蛋、奶的价格上涨。这种成本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无疑给双汇的市场经营带来了影响。

面对当前市场的严峻形势,作为“双汇发展”的主要负责人,马相杰保持定力,面对双重压力,依然成竹在胸。

马相杰表示,非洲猪瘟和中美贸易摩擦给双汇的市场经营确实带来了很大压力,但是双汇也有相应的准备措施。非洲猪瘟虽然使得猪源减少,收猪成本加大,但是双汇的销售价格并没有大幅增高。生猪价格上涨百分之十,双汇的产品价格只涨百分之二或三,远远跟不上。比如火腿肠,如果价格过高,消费者就会另行选择,不吃火腿肠而改吃其它。因此,过快的成本上涨会使企业消化困难,企业只能通过减少获利、扩大规模或进行创新来应对。任何一个企业,很难通过产品价格来消化成本价格。双汇今年积极采取“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等发展策略稳健前行,不仅从管理上创新,还从规模上提升。措施不仅较好地减少当前对双汇市场经营的影响,也有效降低了非洲猪瘟带来的连锁反应。

除了非洲猪瘟,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汇的影响也十分明显。马相杰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双汇在美国企业的猪肉出现滞销,双汇需求也得不到更好地满足,这就是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伤害。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双汇必须让自己的企业发展的更好,在继续做大屠宰业,依靠规模优势,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双汇产品的消费粘性。通过发展模式创新推进工业化升级,采用降损耗,挖潜能,扩市场等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双汇火腿肠肉制品
苏丹将扩大牲畜和肉制品出口市场
低钠肉制品的开发研究进展
低温肉制品研发生产现状及发展分析
史上最庞大的杀手棘龙
降价促销调整结构 双汇开启战略转型
你好,方便面
双汇
烤肉制品的油脂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其过氧化值的测定
职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