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散发幸福味儿的课堂

2019-11-05 03:48周俊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静心味儿学问

周俊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我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成就感,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幸福是一种归属感,爱和责任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温馨;幸福是一种恬淡感,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静心做学问;幸福是一种力量感,熔铸团队,共同提升。但幸福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而需要师生共同奋斗。教师面对学生,立足课堂,不妨从打造散发幸福味儿的课堂开始。

散发幸福味儿的课堂首先是有趣味儿的课堂。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则如同嚼蜡;教师若自我陶醉,学生则容易感到被忽视。这些无趣味儿的课堂,极易抹杀学生本来就拥有的好奇心,抹杀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新鲜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散发幸福味儿的课堂也是有情味儿的课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幸福的课堂应该是有情味儿的课堂,亲情、友情和恩情,无不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中流淌,也在孩子与家长之间酝酿和延伸。在课堂中,教师以生为本,围绕课程标准,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将情融于景,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的强国梦需要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大批建设者,而教师重在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关键技能,学会健康地生活,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幸福人生奠基。

散发幸福味儿的课堂还是有生活味儿的课堂。读书最怕的是无疑。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的方式,以科学探究的态度,去探索、发现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学科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中。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快乐学习,享受幸福。

人具有社会性,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打造散发幸福味儿的课堂,需要建设团队文化,熔铸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課堂传送的生命气息是什么?一句话,那就是幸福味儿。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生物特级教师,常熟市孝友中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静心味儿学问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拿出一天时间
静心阅读,做一名有内涵的教师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
静与动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