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澎桥:冲在最前面的人

2019-11-06 06:46安佳璐通讯员郑组轩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镇海区镇海工作

本刊记者/安佳璐 通讯员/郑组轩

熊澎桥(左一)生前视察货运铁路沿线环境整治(资料图片)

熊澎桥:

男,汉族,宁波慈溪人,1971年12月出生,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宁波市镇海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2019年7月18日,熊澎桥同志在勘查建筑工地时,不慎坠落,不幸离世,年仅48岁。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跟熊澎桥有过接触的人,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赞誉备至。

走进熊澎桥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类地图,交通路网、市政管网、重点区块等规划图纸还夹在移动黑板上,仿佛等着主人像往常一样来取。

2016年11月作为副区长履新镇海,对熊澎桥而言,意味着一段新故事的开启。20本工作笔记,100余万字,这是熊澎桥在镇海工作的31个月的时间里留下的奋斗痕迹。

如今戛然而止了。

现场少不了的身影

熊澎桥(戴安全帽者)生前在检查道路交通运输工作(资料图片)

29年前,熊澎桥进入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读书,他一笔一画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这样的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的夙愿,我的追求……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才产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所累积起来的强烈愿望。”那一年,他20岁。

还原熊澎桥28年的工作生涯,也许正是前期公安系统的经历,打磨出了不惧风险、不怕麻烦的作风,“我们去现场看看”身边人听到最多的口头禅便是这句。

如同上了发条的陀螺,来镇海两年多,坐不住、闲不住更停不下来的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项目现场。

“每一个重大项目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镇海区新闻中心邓建雄回忆起“401项目”建设的那个不眠之夜,仍是动容。那晚的任务是护送一个渣油加氢装置,熊澎桥本可以坐镇指挥中心,但他那股要冲在现场的执着劲又“犯”了。从晚上10点开始,装有三十多个轮子的巨型运输车用极其缓慢的速度挪动着,熊澎桥徒步随车,目光紧追,整整7小时,这个长62米、重2358吨的“大家伙”安全驶入镇海炼化厂区,护送任务圆满完成,而那时,已是第二天5点。

忙起来的时候,上午两场以上协调会,下午查看三四家项目工地。在车上吃两个包子打发早饭,深夜区政府7楼南面的办公室灯火通明,这是熊澎桥的日常节奏,但他总能让自己保持在一个饱满、热情的工作状态。

工作圈内都知道,熊澎桥开会从来都是脱稿,街巷的大小情况仿佛印刻在他的脑海中,了如指掌的背后,却是怎样的付出啊!骆驼街道的拆迁地块因围挡设置、建筑垃圾等需要整治,为了摸清每个拆迁点的情况,他骑着共享单车挨个拆迁点跑,足足花了100元。

苦脏累,他是最不怕的。黄马甲,遮阳帽,这位“最尽职尽责的垃圾桶桶长”的身影在很多小区出现。早上天蒙蒙亮,他便站到垃圾桶旁,俯身开始动手检查垃圾桶,当有居民拎着垃圾袋走来,“桶长”熊澎桥走上前扒开垃圾袋,细细查看是否正确,分对了,他就说“分得噶好,交关赞”;分错了,他就做起示范,并耐心地解释“会烂费烂两分法,会烂厨余绿桶盈”。骆驼街道金邑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天峰感慨道:“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这股不怕脏、不嫌臭的认真执着也感染着老百姓们。”

“我到了现场,这就是我的事。”如今,现场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了。

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

跌宕起伏的故事没那么重要,聚光灯没那么重要,熊澎桥觉得最重要的,是为百姓解决实事。

“@王洲伟公路两侧问题先请建交受理,下步按协调意见办。”“@卢晓鸣共同努力”出事当天,熊澎桥还在群里解决反映的问题。这个不断跳动的群——“镇海民生@点通”是由熊澎桥在今年1月组建而成,41名群成员包含了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群众投诉的各个“病症”都在群里反映。而作为群主,熊澎桥一开始就“毫不客气”地立下群规:哪个部门推诿,一把手必须出来交代原因,必要时召开协调会。18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头像总是24小时不间断闪动,从道路坑洼、污水外溢到施工扰民、占道经营,300多件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如今,在这个群中,再也见不到他的头像跳动了。“但是大家都当他还在,认真解决着每一件民生问题”,镇海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主任卢晓鸣哽咽地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要加装电梯一事,熊澎桥一直记挂着。2019年4月8日,他在那里调研时发现:这里是老小区,住的老年人多。最底层是超市楼房又没有电梯,试点实施垃圾分类后,即便是一楼居民,扔一次垃圾也要走下两层楼,加装电梯成了群众的呼声。熊澎桥当机立断召集了相关部门现场开起了会:“这个能不能办,行的话马上落实。”终于,熊澎桥一拍板,把这事定了。事后,他直接把手机号码给到群众,“有什么困难,打我电话”,小区楼道长张志萍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出事前一天,小区平台东侧的电梯改建正式开始了。张志萍拿出了那天的照片:照片里的熊澎桥戴着蓝帽子、穿着蓝马甲,笑盈盈地站在群众中间。“他本来答应我们了,电梯装好一定会来看……”说着,张志萍眉眼皱到一起,泪水涌了出来。“我们还等着他来看一眼。”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对群众食言了。

有血有肉的丈夫、父亲和儿子

在众人眼里,工作中的熊澎桥如拼命三郎,永远追着时间跑。但褪去职业外壳的包裹,回归家庭,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丈夫、父亲和儿子。

在妻子孙映可看来,熊澎桥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我知道,工作和家庭就像天平的两端,没法完全平衡。”虽也有过抱怨,她最终还是选择理解支持丈夫。但让她感到心疼的是丈夫身上因长期高强度工作落下的伤病。对于家人,熊澎桥力所能及地补偿着,一天再忙,他总会坚持跟父母、妻子通个电话;母亲病重时,熊澎桥到处奔波,想要给她最好的治疗;妻子动手术住院,熊澎桥连续一周白天紧张工作,夜里赶到慈溪陪伴左右。

有时刚回到慈溪家中,一个电话又要出发工作。不是不会累,但唯独,他总是亏欠着自己。也曾胆囊炎发作痛得脸色惨白,只有靠不停喝水来缓解痛苦。

“还记得从我幼儿园到高中,不管您前一天回来多晚,只要有时间就都会为我准备早饭然后尽可能送我去上学。还记得您承诺我,要牵着我的手走向婚礼的殿堂,您怎么就这样走了?”女儿在追悼会上泣诉着,在场的1000多人也都跟着红了眼圈。

宁波市镇海区政协副主席 胡金红:

英魂已然乘风去,丹心长留照人间。澎桥用忠诚、担当、真情、奉献换来的是组织的信任、同事的信赖、群众的信服,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价值追求。熊澎桥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一生,是恪尽职守、担当干事的一生,是勇于奋斗、忘我奉献的一生。

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党委书记 王克:

也许,在熊区长的心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都只是工作中的小事,是一个人民公仆的份内之事,但就是这些小事,真真切切温暖了百姓的心,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人,一位踏实认真的共产党员,一位心系百姓的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熊区长,您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您亲民爱民的忘我奉献,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永远留在老百姓心中!

宁波市镇海区新闻中心记者 卢奕林:

在深入采访熊澎桥事迹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因公殉职的熊澎桥,是一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好干部。从他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名党员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精神状态和拼搏姿态,也渐渐明白了,人们为何这样舍不得他。

“跑进百姓中,扎在最前线”“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熊澎桥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却似一束光芒,照耀灵魂;熊澎桥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正如一面旗帜,指引前行。

猜你喜欢
镇海区镇海工作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501满天星中队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梓印工坊 童心印迹——浙江省镇海区乔梓学校版画作品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不工作,爽飞了?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选工作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
督战镇海的抗英民族英雄——裕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