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大坝帷幕补强灌浆技术在涌水孔段的改进

2019-11-06 08:29国,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5期
关键词:压水孔口涌水量

刘 树 国, 梁 金 松

(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四川 汉源 625304)

0 引 言

大渡河深溪沟水电站的闸坝和厂房均置于岩基上,闸坝及厂房基础防渗主要采用帷幕灌浆,基础岩体透水性总体上表现为中等~弱透水。根据地质提供的渗透剖面和工程规模,帷幕灌浆幕体设计按透水率3Lu控制。自2010年6月27日首台机组发电以来,其厂房和闸坝基础灌浆廊道防渗帷幕下游侧排水孔内渗压较高,渗水量大,厂房坝段灌浆廊道部分排水孔存在涌浑水现象。泄洪闸基础廊道布设22个排水孔,厂房基础廊道布设63个排水孔,泄洪闸基础廊道4个排水孔水质浑浊,厂房基础廊道4个排水孔也呈浑浊,个别排水孔携带有泥沙排出。排水孔内渗压均高于下游尾水位10m以上,个别压力表测值达0.44MPa。监测资料表明,坝基存在渗漏通道,防渗帷幕部分区段未封闭或阻断上、下游水力联系,特别是沿坝基存在的缓倾角层间挤压破碎带,局部有存在管涌现象,为减小渗流对坝基长期不利影响,需采取帷幕灌浆补强等工程措施。

1 现有帷幕灌浆技术处理涌水孔段存在的问题

1.1 现有帷幕灌浆补强处理措施

在帷幕补强灌浆施工过程中,经常因为保证电站效益而在高水头进行灌浆,导致上下游水位差较高,地质条件不良的部位容易出现较多涌水孔段,有些孔段涌水压力及涌水量均偏大。根据水泥灌浆规范要求,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灌浆前应测记涌水压力和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可选用下列措施综合处理:自上而下分段灌浆,缩短灌浆段长,提高灌浆压力,改用纯压式灌浆,灌注浓浆,灌注速凝浆液,屏浆,闭浆,待凝[2]。

2.2 帷幕补强灌浆试验

现场生产性灌浆试验应在渗透量大的灌浆廊道内进行,段长为15 m,桩号为(厂横)0+051.75 m~(厂横)0+066.75 m。其中渗漏水较大的WB4-1孔部分孔段压水试验统计如表1。

表1 WB4-1部分压水试验统计表

对于WB4-1孔涌水量及涌水压力较大的7段孔深28.5~33.5 m段长5 m,钻孔孔径75 mm,钻孔后涌水浑浊涌水压力达到0.42 MPa。钻孔完成后,直接用灌浆管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对灌浆段进行钻孔冲洗,冲洗至回水清澈干净后10 min结束[3]。本次洗孔30分钟后,采用简易压水得到的透水率为33.10 Lu。

第一次灌浆采用循环灌浆法,灌浆压力开始采用1 MPa,水泥浆液注入率为41.4 L/min,结束灌浆压力为0.64 MPa,浆液注入率37 L/min,浆液浓度由5∶1逐渐变至0.5∶1,耗浆量4 725.82 kg,持续时间为2.4 h。灌浆结束后待凝48 h。由于灌浆时回浆量较小,导致射浆管(钻杆)被卡孔内水泥浆卡住。待凝结束后进行扫孔,孔内出现涌水,涌水量约45 L/min,较之前无明显变化需要补灌。

第二次灌浆为避免钻杆被水泥浆卡住,采用纯压式灌浆法,灌浆压力0.8 MPa,浆液浓度从2∶1逐渐变至0.5∶1,灌浆开始注入率为36 L/min,采用间歇灌浆的方式,灌浆持续3 h,灌浆结束注入率小于1 L/min,耗浆量2 547.44 kg。灌浆结束后待凝48 h。待凝结束后进行扫孔,孔内出现涌水,涌水量约44 L/min,无明显减小。

2.3 存在的问题

该孔段压水实验前时该孔段涌水量大,涌水压力接近坝上水头,且压水期间吸水率较高最大达到96 L/min。推断该部位可能存在薄弱的岩石裂隙,前期帷幕灌浆未得到有效处理,随着水流淘刷裂缝部位细小的岩石碎屑已被冲走。在本次灌浆过程中水泥浆液浓度逐级变化,同时灌浆压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导致裂缝中较大的碎石被冲到渗漏通道中,相当于扩大了该部位至渗漏通道的路径。最终导致了前两次灌浆过程中,浆液浓度逐级升高,灌浆压力持续减小,但水泥浆的注入率未见明显变化的情况。第一次循环灌浆由于浆液浓度大,回浆管流量较小,导致射浆管被孔内凝固的水泥浆卡住。第二次纯压式灌浆达到注入率小于1 L/min的结束条件,但扫孔后仍然存在涌水现象,分析可能是浆液在孔内逐渐凝固,造成灌浆完成的假象。传统法灌注时间长,消耗水泥量多,其成功率也不高,主要是起压浆管时振动孔内屏闭浆结构,浆液多顺抽出压浆管后留下的孔洞涌出,造成灌注失败[4]。

3 改进的帷幕灌浆补强技术措施

3.1 设置改进的孔口封闭器

制作一个或多个(根据涌水孔段多少确定)直径与孔口预埋管相同的可闭浆的孔口封闭装置,其制作方式是:先选用与孔口管直径相同的地质管截取10 cm左右将一头利用钢板封死,其次在钢板正中位置穿孔并穿入一根长30 cm直径25 mm的钢管,钢管周围与钢板焊死作为保证不漏水的进浆管;其次在封闭装置的侧边穿孔并焊接一根长10 cm直径25 mm的钢管作为保证不漏水的返浆管;最后在两根直径25 mm的钢管的孔外端头安装球阀为闭浆做准备。孔口封闭装置与孔口管的连接方式与常规孔口封闭器相同。

3.2 改进工艺后灌浆技术措施

在涌水较大的孔段,先压水和洗孔,然后从孔口穿入一根直径32 mm的PVC管至距孔段底50 cm处,再连接孔口封闭装置与PVC管,将PVC管固定在孔口封闭装置预留的直径25mm的钢管上,保证不漏水。最后将孔口封闭装置安装固定在孔口管上,并打开进、返浆管上的球阀,完成准备工作。

(1)由于本次灌浆的孔段透水率超过30 Lu,采用水灰比为2∶1的水泥浆添加适量速凝剂,本次灌浆添加3%的水玻璃,开始灌浆压力控制在1~1.5 MPa。灌浆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气温、灌入量、水灰比等)可采用水玻璃作速凝剂(在吸浆量较大时,宜加3%~5%的水玻璃)[5]。

(2)当浆液注入量基本无减少,灌浆压力上升特别缓慢时,采用水灰比升1∶1的水泥浆,增加水玻璃的掺量,间歇灌浆(间歇时间小于20 min)。

(3)注入率逐渐有降低,且灌浆压力逐步上升的的情况下,水泥浆水灰比升至0.5∶1,停止掺用水玻璃,并逐渐提升灌浆压力至设计压力加涌水压力之和,直到达到灌浆结束标准。

(4)若长时间未达到结束条件可重复(2)、(3)步骤,采用间隔掺用水玻璃的稀浆和未掺水玻璃的浓浆进行灌注。

(5)当注入率不大于1 L/min时继续灌注60 min后结束此段灌浆,在关闭灌浆泵的同时关闭进、返浆管上的球阀进行闭浆,闭浆待凝时间为8 h~48 h,最终以打开进、返浆管上的球阀没有浆液流出为准。

3.3 改进工艺的灌浆处理效果评价

大渡河深溪沟水电站大坝基础廊道防渗帷幕补强灌浆工程,共8个帷幕灌浆单元,87个灌浆孔,总计857段,其中432段存在不同情况的涌水现象,涌水压力0.1~0.44 MPa不等,全部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灌浆后,9个质量检查孔,合计89段,压水最大透水率3.13 Lu,最小透水率0.3 Lu,灌浆效果良好。

灌浆后帷幕后的排水孔渗漏量明显减少,有利于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4 结 语

对已投产的电站进行坝基帷幕补强灌浆作业,很多时候是在电站高水头的工况下进行,往往造成补强灌浆造孔后,孔内的涌水量、涌水压力均偏大,给灌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处理涌水量偏大的孔段,传统循环式灌浆容易卡钻杆,而纯压式灌浆由于浆液在孔内流态较为稳定、缓慢,导致长时间灌浆后孔内水泥的迅速沉积,堵塞灌浆孔段,封闭涌水裂隙,造成达到结束条件的假象。造成在灌浆结束后扫孔到相同位置时,因水泥结石强度不足,在涌水压力的作用下被再次冲开,造成同一涌水孔段多次复灌的情况。采用笔者介绍的方法进行灌浆,对于涌水量偏大,耗浆量大的孔段,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减少了涌水孔段的反复处理工作,避免了既耽误工期又增加额外的成本,值得类似工程借鉴。该灌浆工艺的主要特点如下:

(1)对于岩体存在裂隙涌水较大,耗浆量也偏大的孔段,采用2∶1或1∶1的水泥浆掺用速凝剂,以较大的压力让水泥浆渗入含水量较多裂隙中逐渐凝固,以减少裂隙的通透性。

(2)以较低的压力灌注未掺用速凝剂的浓水泥浆(0.5∶1),进一步封闭裂隙提升灌浆压力直至与设计值相同,有效避免在浓浆中掺用速凝剂后在孔内凝固,而未到达裂隙中造成灌浆结束的假象。

(3)采用特制孔口封闭装置进行循环灌浆,避免了回浆量小,灌浆时间长等因素导致灌浆管被凝固的水泥浆卡住,同时灌浆后直接封闭避免了起射浆管造成冒浆。同时脆性的PVC管在待凝后的扫孔时易碎,不会造成卡钻的现象,同时减少工期的延误。

猜你喜欢
压水孔口涌水量
煤矿地质探水钻孔孔口安全卸压装置应用
胡家河煤矿涌水特征及规律分析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广西忻城某石材矿山涌水量预测研究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抽水调相时主压水阀位置信号抖动分析及处理
机组调相压水问题的分析及改造
机组调相压水过程中流程及控制的分析
基于孔口倒圆角变刀补偿技术及仿真验证
重庆鱼田堡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