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桂甘龙牡汤在心悸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2019-11-06 13:18谭瑜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1期

【摘  要】目的:对加味桂甘龙牡汤在心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58例心悸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觀察组,两组人数相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桂甘龙牡汤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69.0%,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胸闷、喘息、气短、面色苍白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加味桂甘龙牡汤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心悸症状。

【关键词】桂甘龙牡汤;心悸;喘息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19-02

心悸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青壮年,本病的发生多与机体功能下降、情志内伤、虚劳等因素相关,患者临床中多以眩晕、气短、胸闷、喘息等表现为主,且患者情绪较为暴躁,遇事容易激动,对其健康十分不利[1]。本病为慢性病,若患者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则会导致病情进行性发展,严重者诱发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西医治疗多以抗凝、利尿等药物治疗为主,其虽然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根本效果并不理想,且增加药量、延长用药时间也不利于用药安全。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桂甘龙牡汤具有温通心脉的功效,本次研究将针对其在心悸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58例心悸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患者均存在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肢体困乏、面色苍白症状;患者无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13例,年龄平均(53.8±6.9)岁,中医辩证分型为心阳不振者11例、心血不足者7例、心血瘀阻者11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14例,年龄平均(54.1±7.2)岁,中医辩证分型为心阳不振者12例、心血不足者7例、心血瘀阻者10例。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凝、β受体阻滞剂等,结合患者基础疾病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补液纠正患者机体电解质。患者饮食以清淡、高蛋白质食物为主,同时叮嘱患者适当运动。

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味桂甘龙牡汤治疗。方剂组成:桂枝、黄芪、远志、各12g;龙骨、牡蛎各20g;茯苓、白芍、大枣各15g;附片3g;人参、甘草各6g。心胆气虚者配伍琥珀9g;心血不足配伍当归、龙眼肉12g;心血瘀阻配伍川芎、赤芍、红花各9g;心阳不振者桂枝加至15g。

方剂水煎服,取汁200g,早晚分服,日一剂,治疗2周后休息2天再继续服用2周。

1.3 观察指标[2]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症状消失程度以及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评估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胸闷、喘息、气短等症状消失,心电图、心脏超声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改善:患者治疗后胸闷、喘息、气短等表现明显改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各项指标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评估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统计两组患者胸闷、喘息、气短、面色苍白症状改善时间。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69.0%,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2.2 相关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者胸闷、喘息、气短、面色苍白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心悸是中医常见病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疾病多为阵发性发作。本病病因以气血亏虚、阴阳失衡、情志内伤、感受外邪导致心失所养而发,或为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脉不畅而发。患者多在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较大时发作,且患者同时存在失眠、喘息、胸闷、气短、耳鸣等症状,同时也会出现心情烦躁症状,对患者健康、生活影响严重。以往单纯西药治疗仅能够针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并不能够调理机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关于心悸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其中有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此点证明心悸的发生与心脉痹阻有直接相关性。心悸病位在心,心主神明,心属火主脉而藏神,火明则神志清明,心失所养则神明失养引发悸动。肝属木主疏泄而藏血,木生火,肝为心之母,若情志不畅则肝失所养,疏泄失常、肝血不足,继而导致心脉受阻。素体虚弱、气血亏虚同样会导致经脉受损,引发心脉痹阻,此为虚证。而血瘀、痰浊、气滞则为实证,且患者疾病多存在不同诱因,受其自身状况影响存在多种症状,因此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以补气养血、祛瘀通络、化痰为主。

加味桂甘龙牡汤是在桂甘龙牡汤基础上改良而来,方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的功效;桂枝能够温通心脉;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远志安神定志;茯苓利水渗湿、补中益气;龙骨平肝潜阳、镇惊固涩;人参具有大补元气之功效;白芍能够养血、柔肝止痛;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甘草能够调和诸药。方剂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辩证、兼症对药物进行加减配伍,提升了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胸闷、喘息、气短、面色苍白症状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加味桂甘龙牡汤治疗效果显著。

总的来说,加味桂甘龙牡汤能够更好的改善心悸患者病情,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康复速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传欣.心悸患者应用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对心悸症状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0,18(04):136-137.

[2] 赵艳.加味桂甘龙牡汤治疗心悸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29-130.

作者简介:谭瑜(1970.9—),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单位:天桥区大桥镇卫生院,职位:科主任,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