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

2019-11-07 03:30曾锐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农村小学

曾锐

摘    要: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角色内面临着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在角色间面临着全科角色与全能角色的冲突。这种角色冲突不仅会阻碍个人成长,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更会影响队伍稳定,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角色调适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办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角色调适需要從社会协调与自我成长两方面同时着手。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全科教师    角色冲突    角色调适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扮演社会期望角色的过程中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与冲突,主要以两种形态呈现,第一种是角色内在的冲突,第二种是多种角色期望之间的不可调和。这是在任何角色扮演过程中都避免不了的社会现象。近年来,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补充高素质教师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成了社会热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立校之本,小学阶段,更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能否演好社会期望的角色,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农村能否振兴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能否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反思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角色冲突委实必要。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

角色冲突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的产物。个人在复杂社会活动中要扮演一个或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角色内或角色间往往会发生角色冲突。角色冲突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来说,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角色内和角色间两个方面。

(一)角色内冲突: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冲突

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之间差距大容易导致角色冲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理想角色即理想态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社会对其角色期望的总和。肖其勇强调“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指适应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能够胜任农村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农村全科教师培养制度之始,各方就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一角色有各种期待与要求,并不是单一的。首先,教师这一角色有许多成文和不成文的规范和公认行为模式,比如由一名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不变的是“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其次,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50.32%,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任重而道远,教育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对教师的期望不言而喻;再次,理想中的一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要能够成为儿童成长的合格启蒙者,儿童生活的积极关注者,儿童社会化的正确引导者,关注儿童成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注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努力用生命点燃生命。现实角色是指农村小学教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扮演的真实角色及行为表现。从当下现实看,农村小学教师知识面窄、教师技能不足;农村教师数量不均衡,队伍结构性缺编,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条件艰苦,收入低,资源有限,学生问题多,潜力难挖掘,自我提升动力不足。可以预见,当现实角色与理想角色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势必造成当事者情绪紧张、焦虑,长期存在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二)角色间冲突:全科角色与全能角色的冲突

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身兼几个角色发生的冲突。当前,农村小学出现师资老龄化程度高、结构性缺编严重、生源外流开课不全等状况,教师容易出现“教非所学”现象,平时除上课可能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工作,还有繁重的家庭角色挤在各种角色中间,往往顾此失彼,产生剧烈的角色间冲突。角色间冲突的困境首先源于分科教育割裂知识有机联系,又迫于形势疲于应对教学“被动包班”“被全科”,加上重主科轻副科的应试教育观念作祟,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不足以应对多科,多种角色期望和要求都难以满足进而产生冲突;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期望交织在一起,常常使教师陷入无所适从的苦恼之中。董泽芳从传递文化的角度、实施教化的角度、培养人才的角度、教师自身等角度阐述教师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职业,社会转型加剧教师角色冲突具有必然性。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而言,个体需要同时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多元化角色多重化任务,由于时间与精力受限,承担角色过多,如果不善于处理角色关系,长期处于此种情境之中,角色冲突程度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压力加重,健康受损。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长期处在角色冲突中不仅会带来个人成长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更会带来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阻碍个人成长

角色冲突带来的问题,首先是职前培养中教师身份认同问题,难以建立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感,学习动力不足,职后从教意愿弱,认同感差导致与“下得去”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其次是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多重角色只能穷于应付,造成教师角色模糊,不能很好地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长期角色冲突与模糊更会使教师性格变得冷漠和多变;最后是自身成长意愿不足,缺乏胜任能力却无意参加学习培训,缺乏终身学习习惯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者发现,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比城镇教师差,4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其他年龄段,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男教师。农村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心和教育,导致各种心理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并加以疏导。教师自身身心健康更直接关系到任教班级孩子的健康成长。长时间处于角色冲突状况让人感到困难而产生无力感,导致职业情感枯竭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干得好”无从谈起。

(三)影响队伍稳定

当前农村教育在硬件条件上得到改善,但在软件上依旧不足,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荣誉体系处于末端是三大主要原因,“留得住”一直是困扰农村小学师资的大问题。究其原因,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角色冲突困境中,工作负担重、强度大,主观幸福感低,逐渐丧失工作信心、工作动力、对自身要求变低。另有人以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作为突破就业困局的途径,“借编入城”,更有人由于不适应而离开教师岗位,造成教师流失,“一批一批地培养,一批一批地离开”,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

无论何种类型的角色冲突都会不同程度地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要防止、减少、消除它。角色调适是解决角色冲突有效办法。结合实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角色调适要从社会协调与自我成长两方面同时着手。

(一)社会协调与角色调适

社会协调是指社会、学校和各级组织要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成长提供符合社会实际和个人条件的角色期待,或者改善条件创造适合其发展的角色化环境。

1.努力建构高校与地方政府、农村小学“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

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高校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学的课程设置要针对本地区农村教师角色和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农村小学的实际需求密切联系。要与教育管理部门和地方小学合作,解决定向培养农村全科教师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要创造条件强调定向培养毕业生履约、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身份认同、培养学生与本乡本土的乡土情怀等。要组织学生的教育实践探索活动,定期安排教育见习、实习,了解农村和农村教育,把外部影响逐步转化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动力,形成本地化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思维模式、行为特征和能力特点,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

2.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强化角色意识,增强认同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优化乡村教育软环境。随着经费的不断投入,政府在鼓励优秀师资向农村流动的同时,不断优化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发展环境。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管理和培养中要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角色教育,不断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培养对农村充满感情、对农村文化充满认同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培养引领农村基础教育的卓越人才是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有角色意识并表演好相应角色的教师才是农村学校真正“留得住”的好老师。

3.建立良好的职后培训体系,搭建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学习平台,引导专业化发展。

一名合格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不同阶段,对教师培训培养应贯穿始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职后培训体系,保证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效衔接和密切联系。通过搭建学习平台,突出实践取向,重视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在实际中应用,提高新老教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研学中心、校本要解决好教师成长中的地方适应性问题,通过平台,走近农村,走进农村教育,充实培训课堂内容,为职前教育提供现实支撑,实现共同生长协同创新,帮助农村小教全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保证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发展的有效结合,形成双赢的有利局面。

(二)自我成长与角色调适

角色调适从根本来说是心理调适,教师需要通过自我成长不断缩小与角色期待的差距,满足角色需求进而减少角色冲突和失调,完成全科教师角色赋予的职责与义务。

首先是行为训练,合理调整角色行为。教师最基础、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教育者”,全科教师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更综合的能力,对其素质的提升要求更高,“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专业化深层次发展的表现。全科教育注重“通过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培养儿童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努力提高知识自我修养,除“三字一话”、识谱视唱等教师基本技能常规训练外,还要加强沟通行为训练,尤其在教育教学情境下的倾听与表达、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应用等。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师应加强行为训练提高沟通质量,进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是情智调节,不断加强角色领悟。作为教育者,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关爱全体学生是应有之意,在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做到“知情”“定情”“共情”,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要提高对自身情绪的觉察能力,关爱自己,提高对负面情绪的免疫力和情绪管理控制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客观地理解自身所处的农村生活和教育教学环境。2014年8月教育部推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农村小学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规划自身职业目标,理清思路,认清努力方向,改善认知因素结构,调整认知方式,提高认知能力,正确看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疏导不良情绪和内心困扰,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是健康维护,坚持良好的角色操守。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工作,待遇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是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诱因之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坚持良好职业操守需要从内心固本浚源。首先个人要有整体健康意识,树立自身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承担起健康责任才能培育角色精神;其次要学习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真正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谈得上教育奉献情怀;最后维护身心健康处于平衡状态,遇到问题能够正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算得上真正懂得调节和适应。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身心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和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美]沃特·谢弗尔,编著.压力管理心理学(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14.

[2]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88-92.

[3]董泽芳.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角色冲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6):44-50.

[4]张积家,陆爱桃.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教育研究,2008(01):48-55.

[5]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3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1.31.

[7]陶青,盧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6):11-15.

[8]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15.

[9]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 174307.html,2014.8.19.

[10]庞丽娟,洪秀敏,姜勇.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5):61-64.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农村小学
声音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