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有雷声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成一眼中的渡江战报

2019-11-08 12:00何慧媛
中国记者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渡江

文/何慧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篇渡江新闻一直是入选语文教科书的经典篇目。“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让一代代中国人记住了新华社,也记住了毛泽东的一个特殊的身份——新华社“首席记者”。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成一,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报道,是《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和《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一版的编辑之一,又是修订版的提议者、推动者,对毛泽东新闻思想有深入研究。记者于2015年专访了成一同志,没想到第二年成一老前辈就因病去世了。

成一同志介绍说,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一边在北京指挥渡江战役,一边为新华社撰写了不少新闻名篇。毛泽东撰写的渡江新闻,用“笔下有雷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1949年4月,我百万雄师分东、中、西,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东北之湖口的千里战线上,突破国民党军守备的长江防线。渡江战役发起于4月20日晚8时,我中路突击集团在芜湖、安庆间,分路强渡长江,抢占滩头,向纵深发展。21日晚8时左右,我东、西两突击集团再突破天险,边战斗边向南挺进。

渡江战役发起没有发战报。21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朱德向各野战军及南方各游击队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也没有发战报。22日晨,3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由于通讯设备还没有跟上等原因,渡江消息没有及时发出。身在北京的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信息后,马上提笔为新华社写下了第一条渡江新闻——著名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条约两百字的消息气势磅礴,现场感很强: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这是渡江战役的第一个战报,是战役发起30个小时后播发的”,成一认为,“这条战报写得很精粹,新闻界一直把它称作范文,其中‘摧枯拉朽’‘万船齐发’等佳句也不时为人们仿用。”

著名散文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解析毛泽东文章特点:气势磅礴 用典丰富》一文中,也写道:“我军摧枯拉朽,敌军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你看这气势,是不是有《过秦论》中描述秦王震四海、制六合的味道?”

同一天,即22日晚上的22时,毛泽东又为新华社写了第二条渡江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壮举。

这是在上一条战报播发20小时后发出的。成一认为,这条战报写得既朴实又有气势,开头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然后分述中、西、东战场的不同、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督战的窘态以及国民党官兵缺乏斗志的原因等。

成一特别指出,这两则看似简洁的渡江消息背后,其实有战报新闻的无穷奥妙。从战报角度分析,毛泽东撰写的渡江新闻的突出特点是发稿时机的选择。

渡江战役十分复杂,除南京是国民党统治中心,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外国使领馆、银行、公司云集等政治、经济因素外,就军事来说,既有国民党军50余万人防守,又有外国军队的盘驻,上海、吴淞口外有几十艘美、英等国舰艇,再加上我军主要靠小木船渡长江天险,气象影响也很大。

从史料分析,成一认为,毛泽东指挥战役、处理战报十分谨慎。第一天,我中路军没遇到大的抵抗就抢占了滩头阵地,南进几十里,毛泽东不为所动。第二天,外国通讯社连续发我渡江消息,他仍沉静以对,等候渡江的东、西两路大军渡江信息。深夜,西路军报告进展顺利,东路军来电说虽遇顽强抵抗,但部队已达预定地区,脚跟已站稳。这时,毛泽东才决定发消息,于第三天凌晨两点写了第一条战报。当时,我百万大军已抵南岸,可他只写已挺进百里的中路军,仍留有余地,直到东、西两路部队全面展开、奋勇前进时,他才写第二条战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传统的语文、新闻专业教学,主要讲的是渡江新闻的表达技巧和毛泽东的写作风格。成一则认为,“其实,结合历史背景往深一步探究,战报的发布时机是门学问,有时要抢,抢第一时间;有时要压,压得适得其时,既符合新闻规律,又服从服务于军事、政治斗争。”

猜你喜欢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渡江
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忆渡江战役第一仗
人民解放军誓词的回顾与启示
渡江战役中南京何以迅速获得解放?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
人民解放军首次缩编
1954年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