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1-09 13:37刘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引导

刘莉

【摘 要】 目的:探讨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作为常规组,采取传统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再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作为微创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微创组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乳腺肿瘤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excision for patients benign breast tumor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37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May 2017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From June 2017 to October 2018, 37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s were treated as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2.7 and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18.92.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routin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tumor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and rotational rese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operation and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Ultrasonic guidance; Minimally invasive rotary cutting; Breast tumor

乳腺肿瘤是发生在乳房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有恶性肿瘤,但不常见)[1]。乳腺肿瘤的患病几率较高,占乳房疾病的一半左右。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传统手术来讲,虽然有疗效,但是创伤大、疼痛度高,而且影响美观,术后易感染不利于术后的恢复,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对于乳腺肿瘤的手术方式开始采取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轻、疼痛轻、创口小的特点。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并且该手术方式是在超声引导下定位,可以准确找到肿瘤部位进行切除的方法,对于保留患者的乳房也有很高的价值[2],本研究针对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再将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微创组。常规组37例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45.34±3.27)岁,病龄最短3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病龄(6.57±2.01)个月,肿瘤直径为7~22mm,平均(15.32±2.31)mm;微创组37例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为(43.45±2.73)岁,病龄最短2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病龄(7.56±2.01)个月,肿瘤直径为6~23mm,平均(14.56±2.13)mm。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比较后显示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继续进行研究的价值。

1.2 方法

在手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确保术前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手术当中的禁忌。并在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d的抗感染治疗。

常规组:对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流程为:根据患者术前的影响展示结果对患者的肿块形态进行确定,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0.5%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取患者肿块部位离乳头较近的地方切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达腺体层找到肿块后,钝性分离周边组织使肿块充分暴露,切除肿瘤,切除后将标本送病理检查[3],当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后,对患者伤口进行清洗和止血,并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判定是否需要留置引流管,之后对患者的创口进行缝合,并且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

微创组:对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流程为:患者呈仰卧位,并将上肢进行外伸展,将其背部垫高,使用彩色超声仪器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定位,并寻找合适的进针点,之后对患者进行消毒和麻醉的工作(消毒和麻醉工作同常规组),在合适的进针点处切开3mm的创口,将旋切刀沿着切口放置在肿块的后方,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调整旋切刀的方向,使其可以将肿块全部包围起来,之后进行切除工作,切除工作完成后注入0.9%的氯化钠溶液,并使用彩色超声仪器进行检查,在确认肿块切除干净后使用纱布吸干0.9%的氯化钠溶液以及血水,拔出旋切刀,如果在此期间发现活动性出血点,需要进行止血工作,当旋切刀取出后,无菌敷贴敷盖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2)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愈合欠佳以及局部血肿。3)对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计算,并以(±s)表示,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并以n、%进行表示,设定结果P<0.05为标准值,所得结果均为P<0.05时,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00<0.05,差异性显著。详情如下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愈合欠佳1例,占比2.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切口感染2例、愈合欠佳3例、局部血肿2例,占比18.92%,结果表明,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25<0.05,差异显著。如下表2。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的致病原因多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内分泌失常、饮食习惯、乳腺发育不良以及精神因素有关系[5],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危及生命,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妇女,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乳房肿痛、存在肿块、乳头溢液等等。常规的开放性手术,虽然有临床疗效,但是在手术期间,需要切开很大的伤口,不利于女性乳房的美观,并且术后疼痛较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并且延长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出血量也较大, 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该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本研究中的微创旋切术全称为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相比常规的开放性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并且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的特点[6-7],并且该疾病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准确快速的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定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由于该微创技术的创口小,也保证了女性乳房的美观,对于女性患者而言,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好办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00<0.05,差异性显著;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愈合欠佳1例,占比2.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切口感染2例、愈合欠佳3例、局部血肿2例,占比18.92%,结果表明,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25<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对乳腺良性肿瘤小于25mm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哿,梁梦迪,周文斌,等.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7,22(01):79-83.

[2] 林力生,李双齐,吴丽婷.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1):140-142.

[3] 肖軍,杨蓉.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3916-3917.

[4] 龙丽莲,雷蕾,向文娟,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与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较大乳腺良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06):644-646.

[5] 诸佳玮,严春阳.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6):1181-1182.

[6] 孙涛.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1):61-62.

[7] 高睿心,葛斌,刘军,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196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1):42-43.

猜你喜欢
乳腺肿瘤超声引导
复合麻醉在乳腺肿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乳腺肿瘤辅助诊断模型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分析
高频彩超对比X线钼靶对早期乳腺肿瘤中的诊断效果评价
B超诊断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