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2019-11-11 08:48
中国画画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霍春阳,1946年生于河北清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守一”是走向自我完善的不二法门。“守一”能使心沉,能使心安,“守一”能促使我们将外在的追求深化为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体悟与品味,而达感同身受之境。如欧阳修所云“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口”,因此才能历久而弥心。故而不要妄谈创新,妄者,姑妄言之也,既如此我们也就习惯了故妄听之,既不严肃、也不负责任。

——霍春阳

董小明,1948年生于香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东省文联荣誉委员、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深圳画院名誉院长、关山月美术馆名誉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近年来,我较多思考传统水墨在当今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和拓展其表现域及表现力的问题,开始尝试用一些新的材质、工具和方法做水墨,有些作品的形态离开传统水墨画样式就远了。但是,当有人质疑“你这是画什么”的时候,我仍能清醒地回答:“画传统。”其实我只是试图用今天的观念和方法,理解、阐释传统水墨画的内涵和美,希望它们能在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中得以传承。

——董小明

棠樾(漆板绢本) 180cm×60cm、180cm×30cm×4 2018年 董小明

老圃,1955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课程班。现为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主任。

重新审视“书画同源”以及“中国画形象与抽象的书法形象”之间的关系,书法审美系统在中国画当下的状态下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从“永”八法、一波三折、折钗骨、屋漏痕、如锥画沙、力透纸背等概念再到一根线的起、行、止、收,线的节奏、形状、张弛、疏密、虚实、阴阳、气韵、章法等法度的讲究中去,重新确立新的中国画线性造型体系,从而提高线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质量与表现力,不断推动中国画的向前发展。

——老圃

暗香—我有佳榛 292cm×197cm 2018年 老圃(左)

小雅—此物最磨牙 292cm×535cm 2018年 老圃(中)

暗香—莲升图 292cm×197cm 2018年 老圃(右)

江宏伟,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我不是为了天天都在履行自己琐细的职责而画画,而是出于一种自发的,是长年累月所养成的习惯。对我而言,只要摆脱那种妄念,忘掉那些“伟大的”“神圣的”词汇,把自己喜欢的事当作安静自己的心,尽量平淡一些,专注一些,起一点“与花草共命运”的善念,便会持久地洋溢起祥和的幸福感。也许,人生没有比在平凡的事中持久地出现幸福感更幸福的事了。

——江宏伟

水禽系列之一、之二、之三 97cm×50cm×3 2017年 江宏伟

斋藤典彦,(Norihiko Saito)1957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5年于东京艺术大学完成博士课程。现为东京艺术大学教授。

屏风绘画是拥有与西方绘画不同时空意识的表现之可能性的传统绘画形式。随意弯折的屏风绘画的特点可以实现平面绘画所不能达到的表现意境。

可是,今天我们已经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于美化而了结,也不能说只是单纯地遵照其形式。由于分割空间和装饰房间是屏风原来的用途,因此如果与平面绘画同样平坦展示屏风,作为屏风的表现形式之可能性则将失去其意义。虽说如此,屏风的本来面目并不仅限于有规律的弯折。

重新思考屏风所蕴含的种种时空和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探讨新的绘画表现的可能性是我的心愿。

——斋藤典彦

晚秋雨的原野 162cm×60.5cm×6 2009年 斋藤典彦

方土,1963年生于广东惠来。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院长。

说到底,大师不大师,关键看画者对笔墨的持放。经典的名作多为笔墨线条耐人寻味。黄宾虹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老人家就像武林高手,一提笔,即时一剑封喉,翻云覆雨,堪称笔墨至上的大师。

——方土

大地恩情之一 248cm×63cm×4 2018年 方土

张铨,1964年生于江苏苏州。198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1992年至2004年任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师。2004年9月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古人好格物,不仅能将青瓷之美尽数赏之,还善于从一些冰冷的器具中参悟出深层次的道理来,研习中国传统绘画也是一样,亦需有“格物”的精神。有趣的是西方学者雷德侯先生将“瓷器”作为一例,去印证其“中国艺术的模件化生产”理论,但他深谙,西方艺术家不断追求的是突破和标新立异,而中国艺术家师造化、不会刻意回避艺术的“重复”。于我,传统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传承”,瓷器亦是如此。

——张铨

素秋 204cm×40cm×7 2018年 张铨

范晓文,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毕业后任教于福建华侨大学艺术系。1994年至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四画室进修研究生课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宾虹先生云:“画者以理法为巩固精神之本,以情意为运行精神之用,以气力为通变精神之权。” “法在理之中,意在情之中,力在气之中。”故画之精神在于理法、情意、气力兼到,才得气韵之生动。力虽出于笔,使于手,则源于内,夫内自足,则神闲意定,思不竭,笔不困也。

——范晓文

清秋 55cm×32cm×2 2018年 范晓文

高茜,1973年生于江苏南京。199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2013年就职于上海美术馆。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时间是一个巨大的因素,加上空气、水分、气味、风沙雨尘,甚至人的气息……这些诸多的附着物最后综合而成我们现在所见。所以有时,我们实在不知为何陈年的美酒入口为何就是那般温厚,画上的颜色便如何也画不到那份从容。

——高茜

疏影 150cm×93cm×4 2018年 高茜

郝量,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6年和2009年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相比于个人心境的抒写,郝量更关注何为不得不“思想”之物,在这过程中,考据是切入现实的一种方法,空间重构是其中的叙述方式之一;迂回融入中国园林绘画的系谱,是追问和介入历史不同时刻个人心境的途径。

结庐 170cm×95cm×4 2017—2018年 郝量

猜你喜欢
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叶紫《家书》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闫锡聪
方勇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人物风景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