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导读

2019-11-11 02:08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他出身于清教徒的小商人家庭,自己也经商,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发表了不少有关政治、经济、宗教的政论文,曾因讽刺当政党的宗教政策而被捕入狱,导致破产。50岁以后开始写小说,59岁出版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给他带来了不菲的财富和很高的声誉。从此,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在18世纪英国文坛上迅速兴盛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形式。笛福也被后人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资产阶级正处于创业上升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创造和占有财富,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他们较之那些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过着奢侈生活的贵族地主阶层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性。笛福通过塑造鲁滨孙这个资产阶级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同时肯定了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政策。

阅读1

本来,我可以把小孩淹死,带上那个摩尔人,可我怎么也不敢信任他。前面提到过,那个摩尔小孩名叫马列司科,但大家都叫他“佐立”。那摩尔人走后,我就对他说:“佐立,假如你忠于我,我会使你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但如果你不打自己的耳光向我发誓,如果你不凭着穆罕默德起誓效忠于我,我也把你扔到海里去。”那孩子冲着我笑了,并发誓忠于我,愿随我走遍天涯海角。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天真无邪,使我没法不信任他。

……

我满帆全速前进追赶了一阵子,就开始感到绝望了。然而,正当此时,他们好像在望远镜里发现了我们。他们看到我的船是一艘欧洲小艇,因此,一定以为是大船遇难后放出的救生艇,所以便落下帆等我们。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船上本来就有我们原主人的旗帜,我就拿出旗帜向他们摇起来作为求救的信号,同时又鸣枪求救。这两个信号他们都看见了,因为,后来他们告诉我,枪声他们虽然没有听到,但看到了冒烟。他们看到了信号,就停船等我们。他们的这个举动真是仁慈极了。大约过了三小时光景,我才靠上了他们的大船。

他们用葡萄牙语,用西班牙语,用法语,问我是什么人,但他们的话我都不懂。后来,船上有一个苏格兰水手上来叫我,我便告诉他我是英格兰人,是从萨累的摩尔人手下逃出来的。于是,他们便十分和善地让我上了船,并把我的一切东西也都拿到大船上。

谁都不相信,我竟然能绝处逢生,其喜悦之情,实在难以言表。我立刻把我的一切东西送给船长,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但船长非常慷慨。他对我说,他什么也不要,等我到了巴西后,他会把我所有的东西都交还给我。他说:“今天我救了你的命,希望将来有一天别人也会救我的命,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再说,我把你带到巴西,远离自己的祖国,如果我要了你的东西,你就会在异国他乡挨饿,这不等于我救了你的命,又送了你的命吗?不,不,英国先生,我把你送到巴西,完全是一种慈善行为。你的那些东西可以帮助你在那儿过活,并可做你回家的盘费。”他提出这些建议是十分仁慈的,而且一丝不苟地实践了自己的许诺。他给手下的船员下令,不准他们动我的任何东西。后来,他索性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收归他自己保管,还给我列了一张清单,以便我以后索回。清单中连我的那三只装水的瓦罐也不漏掉。

他也看到,我的小艇很不错。他对我说,他想把小艇买下来,放在大船上使用,并要我开个价。我对他说,他对我这么慷慨大度,我实在不好意思开价,并告诉他,他愿出多少钱都可以。他说他可以先给我一张八十西班牙银币的钱(这种西班牙银币都打上一个“8”字),到巴西可换取现金。到了巴西,如果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他愿意全数补足。他又表示愿出六十西班牙银币买下佐立。这钱我实在不能接受。

我倒不是不愿意把佐立给船长,而是我不愿意出卖这可怜的孩子的自由。在我争取自由的逃跑过程中,他对我可谓忠心耿耿。我把不愿出卖佐立的原因告诉了船长,他认为我说得有理,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孩子如果成为基督徒,则十年后还其自由,并签约为仆。基于这个条件,我终于同意了,因为佐立自己也表示愿意跟随船长。

赏读感悟

本段讲述了鲁滨孙被海盗俘获时,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出色的人”。后来遇到一位船长,出了一个好价钱,鲁滨孙稍稍犹豫、略讲价钱之后,就把小男孩给出卖了。可见鲁滨孙是个彻头彻尾的“经济动物”,在他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契约关系、主仆关系,这反映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思想。

阅读2

他的头发又黑又长,但不像羊毛似的卷着;他的前额又高又大,目光锐利而又活泼。他的皮肤不怎么黑,略带棕色,然而不像巴西人或弗吉妮娅人或美洲其他土人的肤色那样黄金褐色的,令人生厌,而是一种深茶青色的,油光乌亮,令人爽心悦目,却难以用言语形容。他的脸圆圆胖胖的,鼻子却很小,但又不像一般黑人的鼻子那样扁;他的嘴形长得也很好看,嘴唇薄薄的,牙齿又平又白,白得如同象牙。他并没有睡得死死的,实际上只打了半小时的盹就醒来了。他一醒来就跑到洞外来找我,因为当时我正在挤羊奶,我的羊圈就在附近。他一见到我,立刻向我奔来,爬在地上,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和古怪的姿势,表示他臣服感激之心。最后,他又把头放在地上,靠近我的脚边,然后又像上次那样,把我的另一只脚放到他的头上,这样做之后,又向我做出各种姿势,表示顺从降服,愿终身做我的奴隶,为我效劳。他的这些意思我都明白了。我告诉他,我对他非常满意。不久,我就开始和他谈话,并教他和我谈话。首先,我告诉他,他的名字叫“星期五”,这是我救他命的一天,这样取名是为了纪念这一天。我教他说“主人”,并告诉他这是我的名字。我还教他说“是”和“不是”,并告诉他这两个词的意思。我拿出一个瓦罐,盛了一些羊奶给他。我先喝给他看,并把面包浸在羊奶里吃给他看。然后,我给了他一块面包,叫他学我的样子吃。他马上照办了,并向我做手势,表示很好吃。

晚上,我和他一起在地洞里睡了一夜。天一亮,我就叫他跟我一起出去,并告诉他,我要给他一些衣服穿。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显得很高兴,因为他一直光着身子,一丝不挂。当我们走过他埋下两个尸体的地方时,他就把那地方指给我看,并告诉我他所做的记号。他向我做着手势,表示要把尸体掘出来吃掉!对此,我表示十分生气,我向他表明,对人吃人这种残忍的行为我深恶痛绝。我做出一想到这种罪恶勾当就要呕吐的样子。然后,我向他招手,叫他马上走开。他立即十分驯服地跟着我走了。我把他带到那小山顶上,看看他的敌人有没有走。我拿出望远镜,一眼就看到了他们昨天聚集的地方。但那些野人和独木舟都不见了。显然他们上船走了,并且把他们的两个同伴丢在岛上,连找都没有找他们。

赏读感悟

选段主要讲述了荒岛上来了一群食人肉的野蛮人,鲁滨孙决定要“找个仆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那些野蛮人,救了一个土著俘虏,他给这个俘虏起名为“星期五”。他教他的第一个词是“主人”,还教给他西方文明的种种做法,他用自己的文明对“星期五”进行精神改造。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突出表现了鲁滨孙对“星期五”的友好、仁慈,体现了他的殖民意识。

总结

《鲁滨孙漂流记》的创作与现实密切相关,是对英国18世纪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主人公魯滨孙身上所具有的不放弃、坚韧、不懈努力的精神对当前社会同样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能够传达给读者一种面对困难不放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精神。

猜你喜欢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拯救火星“鲁滨孙”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鲁滨逊漂流记
枧潭漂流记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论笛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