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写作”正名

2019-11-11 08:56袁开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0期

袁开文

[摘 要] 近来,媒体上不断呼吁:教师评聘职称不再将论文、课题作为重要门槛。一些教师为之欢呼雀跃,一些教师直言教育写作无用。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切实的行动研究,我们的业务水平如何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保证?也许,在有些教师的眼里,一直将考试成绩等同于教学成绩,将考试名次等同于教学成果。我们对学生负责,不只是当下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 教育写作;正名原因;否定根源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质疑教育写作,认为评职称论文、课题所占比重太高;将它作为必备条件对一线教师有失偏颇;还有人认为论文、课题大多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对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甚至有人认为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教育写作就是抄袭。但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教育写作非常之必要

1.教育思想需要传承。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家的先进教育思想都是通过教育写作记录下来的;人物传记只能窥见一斑。如果没有教育写作,我们今天能看到《大教育论》《爱弥儿》《明日之学校》《教育诗》?我们翻遍所有的资料,恐怕也找不到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实录。似乎只有借助教育写作,才能记录大师们的先进教育思想;我们只有通过教育专著,才能接触到他们的思想,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他们的先进教育思想,让我们少走弯路,帮助我们更好地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教育经验需要总结。当代特级教师、教学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直接向我们呈现,但不够全面,也不能代表他们教育教学研究的全部。只有通过教育专著,借助教育案例、教育研究、课堂教学,我们才能更具体地了解他们,也只有通过对他们多方面探索的记述,我们才能走近他们,学习他们。如果没有教育专著,他们也形成不了自己的經验体系,他们也称不上教育名师,评不了特级教师。也许,这正是将教育写作成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门槛之一的原因吧。

3.教师业务需要提升。从事教育工作,如果总是年复一年的重复,那么如何进步?如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借助教育写作,可以发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问题,可以适时总结我们的一点有意义的想法,可以就大家关心的一些现象进行交流。教育写作,可以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进步。教育写作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在教育教学中丰富教育写作内容,在教育写作的同时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许多时候,教育写作是我们学习、工作、思考成果的汇报、体现和展示。

二、否定教育写作的根源

1.教学行为不当。一些人认为论文、课题再多,不如教学成绩好重要;因为只有教学成绩好才能让学生得到实惠。殊不知,教学成绩不是他们认为的考试成绩。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下课铃响,仍然舍不得离开教室,因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讲完;放学前,给学生布置了许多重复性作业,全然不顾其他学科和学生休息时间;为了帮助暂时的后进生,在没有告知音体美等教师的情况下,私自将学生留下来辅导……这种用牺牲学生健康和快乐换来的考试成绩,就是对学生负责吗?

2.个人情绪畏难。教育写作的范围很广,可以是教材分析,可以是教法、学法的设想,可以是课堂实录,可以是教学反思;教育写作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教学随笔,可以是论文写作,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课题总结。作为一名教师,什么都不会写,恐怕是笑谈。如果以每天的教学工作繁琐为借口,说没有时间写,那么我想问:那些教学名师、特级教师都不上课,都没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一直都是坐办公室的?他们写的都是纸上谈兵,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启发?

3.职业意识淡薄。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除了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实践活动,更要和学生亲密接触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阅读,是教师的必修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只有读得多了,才会不断吸纳到新的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会帮助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学业成绩。我们的教学成果,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我们的学科思考、教学特色、教育经验,这难道不需要通过教育写作来呈现?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