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浅析

2019-11-11 08:56周海燕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周海燕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生态学被应用到教育学中。从联系、和谐共生、生态平衡等多个角度研究教学的“生态化教学”被提出。基于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特征,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体验提出了多个教学策略。

[关键词] 生态化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生存境界成为追求。为了达成这样的夙愿,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生态学被应用到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教育教学也被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从联系、和谐共生、生态平衡等多个生态学角度研究教学的“生态化教学”被提出。

一、概念界定

余嘉云等(2006)认为:生态化教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在由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等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各组成要素间是共生的、流动的。生态化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各要素都处于最佳生态位,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以“生态和谐”为指导思想,统筹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同时应具备高中化学课堂的特点,如:弘扬可持续发展观、化学的学科素养等。

车文博(2001)把教学策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中专指教的策略即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及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及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学策略可以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及行为,如:讨论法、引起注意的策略、良好的教学方案等。

二、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策略

整合教学素材,全局把控。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教师、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各个组成部分发挥不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教师需站在高处俯瞰全局,统筹安排。

筆者所带的一个高二必修班,学生整体的化学知识储备一般,因为是必修,思想上不够重视,课堂氛围沉闷,积极思考的学生寥寥无几。为此,笔者适当降低知识层面的教学要求,适度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在 “化学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时,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再思考、再讨论,最后蕴含其中的化学奥秘自然呈现。

注重教学反馈。任凯等认为:生态化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笔者认为这颇有点像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的改变和重建:在讲授化学新知前,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而当化学新知被讲授后,由于学生新旧认知的冲突及认知体系的重建等外部条件的改变打破了旧平衡,需要系统各要素做出调整才可重新达到新平衡。为了能迅速建立新平衡,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课后的学习反馈。可以通过典型学生的个别访谈、独立完成化学课时练习的批阅等方式获得一手信息并加以分析,以便做出调整。

建立平等的教学秩序。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系统中任一要素的缺失都会打破系统的平衡甚至毁掉整个系统,因此,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需要改变以前的“满堂灌”为现在的“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时,笔者将课本上两者与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交给学生分组完成。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两者与酸反应的速率快慢现象是什么?你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问题吗?如何做好对比实验?经过热烈地讨论,各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再由教者演示改进后的实验,对讨论结果进行论证和点评。课后学生的反响强烈,学习热情高涨。

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及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若要让他们“和谐共生”就必须尊重彼此的差异。

在高中化学生态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参与。同时,为学习、思考等动作较慢的学生或习惯跳跃性思考的学生提供宽容的学习氛围。

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的实现需要符合生态化教学特征的多个教学策略的实施。只有整体观、动态观、平等观、和谐共生观下的教学,才是充满生态智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余嘉云,顾建梅.生态化教学: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取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83.

[2]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开放实验室促进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C-c/2016/02/120)。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