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的野路

2019-11-11 13:03陈梦家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平地天国白云

这是通往天上的路

夹着两行撑天的古树;

烟样的乌鸦在高天飞,

钟声幽幽向着北风追;

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

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

大海,我望见你的边岸,

山,我登在你峰头呼喊……

劫风吹没千载的城廓,

何处再有凤毛与麟角?

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

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

赏析

鸡鸣寺位于南京解放门内的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原为同泰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是佛教圣地,后因雷击起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同泰寺故址重建寺院,题额为“鸡鸣寺”。诗人陈梦家的这首《鸡鸣寺的野路》着重抒发了诗人在去鸡鸣寺途中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心中久久蓄积的一个意念——脱离尘世的烦恼,寻找一个清静无为的天国。

诗的第一节以情驭景,诗人抓住在“鸡鸣寺的野路”上见到的实景进行描述。鸡鸣寺坐落在地势较高的鸡鸣山上,所以这条“野路”的走势是由低向高,诗人因而想象这是一条通往天上的路。鸡鸣寺是佛家弟子修身养性的地方,寺院里的僧侣在此脱离了人生的苦海,与世無争,清心寡欲,诗人也就自然地把这条路看成是通往天国的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绪渗透进了这条野路,古树是“撑天的”,乌鸦在“高天飞”,钟声也向着“北风追”,这一切都使人们把视力投向高天,希望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也能脱离“平地”,“到那白云层里”,到那“苍空”里。

诗的第二节因情写景,是诗人的想像,是虚写。大海是望不到边岸的,山是永远也登不完的,因此,大海、山,便成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代称。诗人自认为自己历经人间坎坷,目睹人类文明的象征——千年的古城随着时间的风风雨雨而颓败。现实与历史都令诗人失望,只有那佛家的一片净地还犹如天国一样是人们的归宿。

诗中主要表现的情绪就是“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诗人利用“苍空”和“平地”这两个天然的对照,写“苍空”,写“平地”,两节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结构精巧。

猜你喜欢
平地天国白云
吟梨花
时光的水滴
尾声
边走边看
遇到一条蛇
一粒沙子
海南
嘎嘎鱼吃了一朵白云
我喜欢白云
青春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