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探究阅读

2019-11-11 13:03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向太空飞天导语

[入乎其内]

于新闻中熔铸艺术的精妙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通讯报道,文章除了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等特点外,作者还融入了诗性语言和精妙结构,因而这篇新闻呈现出了别致的魅力,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至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发射。把新闻的六要素全部简明扼要地展示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迅速抓住了有效信息。

新闻的主体部分紧扣标题,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事件通讯要完整地叙述事件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而这些复杂多样的材料被作者以精妙的方式进行了组织,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构成若干侧面,精心组合剪辑,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了出来。

新闻的结尾部分,呼应导语部分,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别具匠心地形成了首尾圆合型结构。特别是最后一段的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圆梦的辉煌时刻!”单独成段,既显得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又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还彰显了祖国日益强大的民族自豪感。

整篇新闻在结构上不仅显示出了经纬交叉的精妙、首尾呼应的完整,还把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在历史的纵深感中使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正是作者这些艺术上的精心安排,才使得这篇新闻与其他媒体报道截然不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阅读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电视、广播、报纸的普及,各种新闻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要想从这些繁芜丛杂且真假难辨的新闻中撷取有效信息,就需要我们拥有正确阅读新闻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的分类及特点。新闻分为狭义新闻和广义新闻。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一般报道事实比较简单,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强。广义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它们除了都具备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外,又都各有其特点,消息简略及时,手法朴实简单,通讯则详细丰富,手法多样,富有文采,报告文学就更倾向于文学作品了,是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平常说的新闻一般是指广义新闻。

其次,我们要了解新闻的标题。“三分之一的時间写标题,三分之一的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的时间写主体”,可见新闻对标题的重视。拟标题时要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为内容命题,应是一个表达意思比较完整的句子,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能吸引读者。所以,我们通过阅读标题,能准确把握新闻的内容,如《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个标题就明确了新闻内容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也喻指中国航天梦的探索过程。

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强调“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作为新闻的开头,导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生动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的导语有时候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使读者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所以读完导语,整篇新闻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基本了然于心了。

新闻主体是承接导语的主要部分,它用典型而充分的新闻事实、必要的背景材料,对导语进行补充和发挥,表现新闻主题。“导语定调,主体唱歌”,新闻主体按照导语的提示,对新闻事实展开叙述,使其完整而具体,充分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如果我们只阅读导语而不去阅读具体叙述的主体部分,就很难深刻地理解新闻主题,不能完整详细地了解新闻事实。特别是背景材料的穿插,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背后的一些知识,使新闻更突出。如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每次介绍完一种告别仪式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从而深化了新闻的主题。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新闻作品表述完主要新闻事实之后,为了强化主题而增加的收束性文字。与一般文章结尾不同的是:它不仅是结构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是新闻事实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新闻的结尾也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由此可见,了解新闻各部分的作用,认真阅读其内容,我们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新闻事实和主题,领悟新闻传递出来的准确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0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2.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3.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向太空飞天导语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飞向太空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奔向太空
奔向太空
“飞天屁股”重返蓝天
阔腿裤的小秘密
酒坛飞天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