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学生古诗词诵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9-11-11 11:10陈梦洁
考试周刊 2019年73期
关键词:低年段习惯培养有效策略

摘 要:引导和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处于古诗词启蒙的重要期,本文立足于低年段学生古诗词诵读习惯的培养,提出五大策略:一本教材、两者融合、三项常规、四种方法、五重评价。

关键词:低年段;古诗词诵读;习惯培养;有效策略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在国学经典蓬勃复兴的今天,古诗词正以无形的文化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常年执教小学低年段的诗词爱好者,笔者致力于在低年级学生中推广古诗词诵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成读诗诵词的习惯将对学生在性格塑造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影响深远。笔者课题组以本校2017~2018学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过去两年中持续探索、调整、总结出五大低年段学生古诗词诵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 一本教材——诵有所依

笔者所在学校生源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及周边农村孩子,学生的文化知识积淀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兼之考虑到市面上的诗词读物难以在本校实现针对性诵读,因此,根据校本实际编订古诗词诵读教材,可为学生养成诵读古诗词的习惯提供载体。

笔者课题组结合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等读本,并参考国内其他学校在编订古诗词校本教材上的经验,遴选了百首著名诗词,将其依次编排为十个主题:童真童趣篇、四季时节篇、山水风光篇、思念家乡篇、自然景物篇、友人情谊篇、诗以明志篇、边塞壮志篇、哲理思考篇、其他篇,十个主题分别附有篇首语。在此基础上,按一二年级共计四个学期分为四卷,每卷收录二至三个主题,每卷各二十五首,总计一百首诗词,其中诗占90%,词占10%。

考虑到低年段学情,每首诗词还配以原文注音、难点注释、译文、一句话赏析,在辅读文字方面尽可能做到简洁浅显。每一卷的最后附有“诗词小苑”,供学生自由记录一学期积累的诗词,写下最喜欢的句子、篇目,还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画面。

自编校本教材使教师在教诵时有本可依,通过规范的教材更科学合理地指导诵读;同时,也使学生有本可读,学生人手一本,自主使用意识更强,可随时随地诵读。教师还能从校本教材附带的表格中观察、收集、分析数据,及时了解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共读情况,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二、 两者融合——家校共育

实践表明,教师与家长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培养热爱读诗诵词的学生,首先要有乐于诵读诗词的教师和家长。为此,笔者课题组提出了“家校共育”的两者融合方式。那么,这两者是如何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自主诵读习惯的养成呢?

(一) 教师以言传身教为榜样

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纽带作用,作为经典诗词的传播者,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实际生活,教师都应积极地去汲取古诗词中的人文力量,从优秀诗词的美好情感中陶冶自我情操。教师首先感受到诗词的美,才能将这种文化审美传递给学生。教师不仅作为诗词诵读活动的组织者,也应作为参与者乐在其中。譬如,做诗词书签、诗词剪报,学生做,教师也做,并以自己用心的作品赢得学生的赞许;再如,分享诗词故事,學生讲,教师也讲,并以自身的学习体会鼓舞学生勤读善思。笔者课题组内的成员,不定期开展诗词诵读学习专题活动,旨在提升教师本身的诗词素养。

(二) 家长以亲子共读为陪伴

亲子共读普遍被认为是培养孩子阅读最有效的方法,读诗诵词亦如此。我们向家长阐明亲子共读的意义,鼓励家长以陪伴为主,争取每晚5~10分钟的共读时间,品诗词,看世界,悟道理。不求刻苦诵读,但求贵在坚持。经过努力,在二年级学年末的反馈中,有45%的家长做到经常陪伴孩子诵读古诗词,47.5%的家长虽未能做到不间断但有空则读。学生诵读诗词感兴趣的比例也从一年级刚入学的31%上升到二年级学年末的95%。自主诵读习惯养成方面,经常主动诵读的学生占47.5%,这一比例与经常陪伴孩子诵读的家长比例大致相同,正是对亲子共读这一方式能有效培养孩子自主诵读习惯的有力说明。

教师言传身教与家长陪伴共读,两者融合,从课堂到课后,从学校到家庭,实现了习惯培养的完整衔接。

三、 三项常规——潜移默化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常规教育,诵读习惯的养成更为注重潜移默化中的熏染,为此我们围绕古诗词诵读开展了三项常规。

(一) 早读常规

每周早读设置两节诗词诵读课,并设定目标:每学期熟练诵读一卷诗词即二十五首,每周根据实际情况熟练诵读 1~2 首。诵读过程结合校本教材,制作配套的古诗词诵读课件,每首诗词均配有诵读、释义、歌唱等动画资源以增加趣味性。具体诵读方式多样化,如自由读、小组读、男女读、拍手读、变奏读、边唱边读、师生合作读、指名挑战读、想象加动作读等。学生在诵读课中有自由选择诵读方式及相互评价的自主时间。

(二) 课堂常规

预备铃响后,每节语文课的三分钟候课时间,由小班长带领全班同学背诵已学诗词,小班长作为考官出题,全班静坐背诵。此举既能提醒学生收心上课,又能及时回顾复习。此外,传统的课前师生问好改为诗词对答,教师诵一句诗词,学生对下一句。教师可根据时令节气、学习进度等融合进诗词问答,如嫩柳初发,师诵“不知细叶谁裁出”,生对“二月春风似剪刀”;阴雨天气,师诵“好雨知时节”,生对“当春乃发生”;适逢佳节,师诵“独在异乡为异客”,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学习新课文,师诵“问渠那得清如许”,生对“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诗词对答,为课堂增添了乐趣,也让低年级的孩子逐渐明白读诗诵词的意义。

(三) 班级文化常规

在班级建设中营造诗词氛围,在教室后方黑板报建立“诗词小站”,每诵读一首新的诗词,便板书到“诗词小站”中,学生在教室随时能找到新学内容,便于时时诵读、加深记忆。同时,墙报上开辟“每周诗词达人”版块,每周通过活动积分评选出诵读明星,获得荣誉的“诗词小达人”可在黑板报上享有“个人专栏”。每学期举办一次的诵读成果展评也融入班级文化之中,学生的诗词书法、绘画作品均上墙展示,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道风景。

四、 四种方法——提升兴趣

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动力源泉,以下四种方法共同作用,共同促进低年段学生自主诵读诗词习惯的养成。

(一) 感官调动

通过图文释义、看图猜诗词、音频范读、古诗新唱、听歌辨诗、拍手击掌节奏读、想象加动作读、诗词趣味识字等方法,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从眼、耳、口、手等身体多方面调动感官。鼓励个性化诵读,诗词诵读课留给学生自主时间,可坐、俯、仰、立、行,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唱、背诗词。

(二) 活动融合

每学期开展一次诗词朗诵及书法比赛、评选每周诗词达人、诗词配画展览、诗词书签大赏、诗词咏唱比赛、设计个人诗词园地、建立个人诗词宝库、期末开展班级诗词大会比拼等,通过综合性的活动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运用及喜爱。

(三) 建立形成性评价

每学年末开展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其数据往往揭示学生对诵读活动的兴趣倾向,根据问卷结果修改、调整活动架构,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比例,对部分接受慢、不喜诗词的学生降低诵读要求,以形成性评价带动后续活动开展。

(四) 引入比评奖励机制

奖励作为一种教育肯定,尤其吸引低年段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诗词诵读中,依据活动开展的不同难度,设置“星级诗词达人”,获得的星级越高,学生的奖励越丰富。从奖励入手,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有助于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

五、 五重评价——多方共促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不断给予反馈评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能诱发学习兴趣。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可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五重评价。

(一) 学生自评

每诵读一首诗词,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在熟练程度上进行自我评价,按流利背诵、可熟读、不熟悉依次分为三星级,学生限时在背诵记录表上对应的星级处做标记。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良性学习循环的前提。

(二) 生生互评

自我初评后,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诵读评价。生生互评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诵读过程中的问题,如字音错误、节奏不当等,更要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优点,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让他人乐于接受自己给出的建议,让评价发挥作用。

(三) 家長点评

校本教材的背诵记录表上设有家长评价栏,家长打钩记录学生已背的篇目并注明背诵日期,附上签名。此外,不定期开展家长问卷调查,邀请家长点评诗词诵读活动开展的成效,点评的对象包括自己的孩子、老师的教法、学校的活动等。通过家长的反馈意见,可获悉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情况并调整方法。

(四) 教师测评

教师按照“熟读、背诵、理解”三个等级对学生进行测评,三个等级难度递进,学生每达到一个等级获一颗星,每首诗词最多获得三颗星。星数采取累进制,期末星数越高,获得奖励越多。对于星数较少的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测评难度,根据这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最近发展区目标,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成果展评

每学期全年级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成果展评,如一年级的诗词纸盘配画、诗词书签;二年级的诗词书法比赛、扇面题诗等。其中,选录部分优秀的作品进入校本古诗词诵读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成果展评,给予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拥有获得感,从而促进诗词诵读习惯的自主养成。

综上所述,习惯的培养非朝夕之功,而自主诵读古诗词的习惯一朝养成,或将对学生的心灵修养、人生历练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自主诵读诗词的习惯养成上,笔者课题组所做的探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或可为执教低年段的一线教师提供策略参考,但就习惯培养而言,兴趣及爱好乃是长久动力,立足已有基础,将诵读的乐趣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诵读持之以恒成习惯。

参考文献:

[1]许永华.如何进行小学低年段的古诗词教学[J].鞍山教育,2016(4).

[2]郭文雨.论小学低年级古典诗词教学的方法[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3]贾丽霞.怎样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词[J].新课程(小学),2010(7).

[4]陶华燕,施春霖.小学生古诗词有效诵读积累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11).

作者简介:

陈梦洁,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州一中东江学校。

猜你喜欢
低年段习惯培养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低年段阅读教学激趣策略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