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看2020年复习备考策略

2019-11-11 14:24王积斌叶鹏程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阳离子阴离子化学试题

王积斌 叶鹏程

摘 要: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呈现的六大特点,并就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提出四点策略,以期对复习备考有所启发.

关键词:2019高考;化学试题;2020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施考工作已经落下帷幕,现谈谈笔者在研读2019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中的几点体会以及对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

1 2019全国理综化学试题特点

1.1 试卷整体保持稳定

现以全国Ⅱ卷为例将近三年考点对照统计见表1.

必做题

2614(13)化工流程题化工流程题化工流程题

2714(13)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计算、速率平衡)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计算、速率平衡)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计算、速率平衡、电解)

2815化学实验设计与综合应用化学实验设计与综合应用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选做题

3515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

3615有机合成与推断有机合成推断有机合成推

全国Ⅰ卷和Ⅲ卷在题型设计和考点分布上与Ⅱ卷基本相似.

启示 近几年处于课程和高考改革的启动和过渡期,高考试题保持一定的持续性有利于指导一线教学从旧课标向新课标、从旧教材向新教材实现平稳过渡.2017年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修订出版,这一年高考考试大纲也作了修订,可以说从2017年之后这几年高考正处于新旧高考的过渡时期.纵览近几年全国理综化学试题可以看出,呈现出“试卷结构不变,题型总体稳定,难度基本相当”的特点.7道选择题共性之处都涉及到STSE试题、阿伏加德罗常数题、化学实验基础题、有机化学基础题、元素推断与元素的位构性问题、电化学题、电解质溶液问题、图片分析题等,其他大题在命题方式和主要考点范围上都基本与前两年相同,所考查的核心知识也没有大的变化.

1.2 命题角度有创新

信息或题材的呈现方式有新意.

例1 (Ⅰ卷)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1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 本题一改传统的考查元素推断题的命题方式,增加了思维容量,提升了试题难度,体现了创新思维.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答案选C.

启示 创新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但2019年在这方面体现的更显著,尤其是全国Ⅰ卷,创新性试题所占份额有提升.

1.3 注重考查基础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必考题还是选考题,每一道题都涉及考生对中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

例2 (Ⅰ卷)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夠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苯基丙烯,故B正确;C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D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D错误.故选B.

例3 (Ⅱ卷)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A项,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Zn>Cu,则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会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使溶液的蓝色消失,则A正确;B项,澄清石灰水久置以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生产碳酸钙白色沉淀,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B项正确;C项,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白色且稳定的碳酸钠,涉及的转化关系为:Na2O2+H2O→NaOH,CO2+2NaOH→Na2CO3·10H2O→Na2CO3,C项错误;D项,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铁的溶度积,则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铁溶液,实现沉淀的转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Mg(OH)2 + 2FeCl3= 2Fe(OH)3+ 3MgCl2,D项正确;答案选C.

启示 像此类题目非常基础,试题落脚点很低,都是学生应知的化学基本知识.对比分析三套试卷可以看出,7道选择题都考到基本概念、物质的量及微粒数目的计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电化学基础等;26—28三道必做大题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反应热、平衡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平衡移动分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应用等;选做题35题基本上都是在电子排布、电离能、杂化、立体构型、氢键、离子半径比较、晶体类型、熔沸点的比较、配位键、晶胞的计算等常考基础点进行考查;36题的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反应类型等都是考纲要求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而且许多都出自课本内容.

1.4 重视考查能力

试题通过各种角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例4 (Ⅰ卷)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图2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A项,由示意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正确;B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1mol=18g,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1mol0.9g/mL×10-3L/ml=2.0×10-2L,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4mol,则氢离子浓度为10-4mol2.0×10-2=5×10-3mol/L,故B正确;C项,由图1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答案选D.

启示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考试大纲从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七项能力要求.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主流,2019年试题仍体现的淋漓尽致.如Ⅰ卷的9—13题、26、27、28、35、36,Ⅱ卷的7、9、12、26、27、28、35、36題;Ⅲ卷的10、13、26、27、28、35、36等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高度.

1.5 突出应用价值

试题题材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例5 (Ⅲ卷)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NO-3、SO2-4、Cl-通过阳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

解析 此题通过图示方法考查电荷守恒、溶液导电性、离子反应的分析判断,题材源于生活,命题角度新颖.根据图示可知,当含有Na+、Ca2+、Mg2+等阳离子及SO2-4、Cl-、NO-3等阴离子的原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阳离子被阳离子交换树脂所吸附,而树脂上可交换的阳离子H+则被交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阴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当含有无机酸的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阴离子也被阴离子树脂所吸附,树脂上可交换的阴离子OH-也被交换到水中,同时与水中的H+离子结合成水.则A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总数增加,A错误;B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中的SO2-4、Cl-、NO-3等阴离子在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才被除去,B正确;C项,通过净化处理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导电性降低,C正确;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D正确,答案选A.

启示 试题的情景素材贴近实际,凸显化学知识的社会应用价值,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大特点,也是今后化学命题的主流方向.

1.6 启示指导教学

一是借助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试题,启示教学中要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新理念;二是以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试题情景,启示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对核心知识的考查,启示教学中要注意“减负增效”;四是通过考查课文内容,启示教学中要重视课本的使用.

2 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2.1 夯实基础知识

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始终是高考命题的着眼点和考试的落脚点,夯实基础知识是高考复习的首要任务.首先要以考纲要求为抓手,逐模块、逐单元、逐项逐条的梳理出基本知识点;其次要以课本为依据逐条逐项地落实各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年年都考的知识必须让学生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如物质的量及微粒数目的计算、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基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及同分异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等.

2.2.注重培养能力

高考大纲明确提出考查三方面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这几个能力体现到学生解题时表现为读题审题能力、运用所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学科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题目所呈现的陌生问题能力.培养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一些思维方法,如守恒思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能量守恒)、平衡思想、量变质变思想、对立统一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现象决定于本质思想、宏观与微观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思想、一般性与特殊性思想、对比思想、归类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等.其次要借助训练使这些思维方式内化.再就是要引导学生多做反思总结.要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复课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一堂课.

2.3 用好三种资源:高考大纲、教科书和高考真题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照每一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考查的层次目标都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因此,要紧扣高考大纲,落实各部分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对照近三年的全国化学试题,以课本原文为命题点的试题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复习时务必引导学生用好课本,看好课文,除课本中的正文外,还要关注图片、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交流、学与问等欄目.科学合理的使用好高考真题,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快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高考真题的使用,笔者认为首先要认真对比研究近三年的全国卷,从试题的知识范围、考查角度、共性考点、变化点、可挖掘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列出考点明细,为复习训练选题做参考依据.其次是对高考真题进行归类整理,总结解题方法.再就是以高考真题常考点为专题,设计专题复习与练习方案,实施专题复习.

2.4 加强考试研究,提高复课效率

高考复课的大忌是离不开教辅资料,甚至出现上课以资料代替课本,作业以资料为唯一依托,资料上的题一个不少平茬齐过,这样做势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高能耗低效率.其实资料上编排的有些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过偏过难无价值,使用资料应该本着选择、批判、继承的思想观点.笔者认为,高考复习应该加强考试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效.要多研究高考试题,通过研究命题规律、探寻解题方法,进而确定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达到减负增效、事半功倍、提能增分的效果.

事实上,高考复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劳动,要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广大从事高三化学复课的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研究、总结,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阳离子阴离子化学试题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低杂质阳离子瓜儿胶在调理性香波中的应用趋势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理解和把握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三维生物高分子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对于阳离子燃料吸附的研究
几种阳离子和葡萄糖对子一代达氏鲟精子活力的影响
离子色谱法测定降雪中的五种阳离子方法研究
300MW火电厂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