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五课联动,促进有效教研

2019-11-11 14:14程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听课评课磨课

程璐

【摘 要】“五课联动”是从听课、评课、研课、磨课到悟课的层层环节中,把有效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抓到细处、提到高处。

【关键词】听课;评课;研课;磨课;悟课

【中图分类號】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18-01

所谓五课联动,是指听课、评课、研课、磨课到悟课一条龙的教研形式。只有听课、评课的环节,很难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跟进实践的环节上,加上研课、磨课,从而生成自己的感悟,达成悟课的教学智慧,把有效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抓到了细处,提到了高处。

一、听课是一种比较学习的契机,起到拓展眼界,开阔思路的提示作用

我们习惯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从教材的角度看教学,大家也都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评议。我建议增加两个视角:从学生的视角看课堂,从研究的视角看课堂。

从学生的视角看课堂有五个维度: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状态决定效果。二看参与状态,参与决定效应。有事可做、教学和谐;参与广度、理解程度;参与深度、理解深度;参与热情、组织引导;三看思维状态、思维决定效应。主动发言、积极思维;合作探究、聚合思维,观点碰撞,发散思维;主题拓展、迁移思维;社会实践、应用思维;问题辨析,批判思维;智慧学习、创新思维。四看精神状态、精神决定效率。有意关注、探究问题;持久注意、深度探究;发现规律、体验快乐;小组合作、分享幸福;掌握方法、传递经验;特长优势、成就个性。五生成状态、生成决定效验。好课常常伴随着意外生成。生成是思考的产物,没有思考,就没有生成。生成也是点拨的产物,没有点拨也就没有思考。生成是一种知识转化、认知优化、能力强化和素养内化。

从研究的视角看教学,我们要学会四种眼光。一、用熟悉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细节从手、深度探索,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细节体现匠心,细节彰显水平、细节表现差异、细节引导出彩。二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发现问题,比较学习。三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问题、类比联想、跟进实践。教研是熟悉的事物,“聆听教学智慧”却是陌生的问题。课程改革本身就是“老革命”要解决新问题。“熟悉”意味着有经历、有经验,但“陌生问题”也意味着过去的经历未必有用,过去的经验未必须用。“老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解决方法是学习中学会学习。课改之大忌就是套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问题,套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四用陌生的眼光看陌生的问题,归零心态、螺旋上升。

二、评课是提升见解的机会,具有碰撞观点、启发思考的引领作用

评课是落实有效教研的抓手、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实施有效教研的教体,体现学术交流的平台。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评课是最有效的教研方式,听课没点评,犹如喝汤没放盐,缺少味道。

有效评课贵在四个“点”字、重在四个“入”字,即重在点评入耳讲情理,巧在点题入门讲道理,贵在点拨入心讲法理,难在点化入神讲哲理。

有效评课要紧扣六个环节:一、明确目标、提供学习的基本方法;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有意关注;三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四课堂展示、体现学生的立体地位;五课堂小结、促使主题的深度理解;六课后反思、感悟学习的价值取向。

三、研课是分层发展的有效应用

不同层次的教师,应该有不同层次的研课指向。一新进教师,指向基础性技能培训,强调教学过程要有流程、有策略、有方法、有效果。二合格教师指向比较性课例研究,要求教学过程要有目标、有积累、有比较、有进步。三骨干教师指向发展性项目指导,评价教学过程要有设计、有情境、有新意、有见解。四优秀教师指向反思性跟进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有特色、有学识、有担当。五特色教师指向研究性个性发展、追求教学过程要有灵魂、有灵性、有灵气、有灵感。六卓越教师指向智慧型教学创新,寻觅教学过程要有感能、有感动、有感化、有感悟。

四、磨课是打造精品、挑战自我的平台

磨课起到深入研讨,形成亮点的催化作用。好课都是反复演练,反复研磨出来的。磨课的本义就是通过摩擦使物体锋利,经过磨砺使思想锐利,通过磨合使过程顺利,磨字的另外一种释义是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磨课是指基于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同行的教学智慧,在思想碰撞、思路开阔、思维激活的状况下,反复推敲、多轮试讲的过程,以求形成自己的精品课例。

五、悟课是成就自己的关键。起到提升学识、感悟规律的升华作用

悟课有六个基本指向:教学目标的重新调整,教学流程的重新设计,教学分工的重新安排,教学立意的重新选择,教学要素的重新规划,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

悟课要靠自己的用心思考,高人的悉心点拨,团队的真诚合作,写作的有效促进。悟有十种类型:点拨到位、明白其意的领悟;意识错误主动更正的觉悟;明白真相、不再执着的醒悟;百思不解、恍然大悟的顿悟;逐步深入、接近真相的渐悟;认识过错、悔不当初的悔悟;睹物思情、心有灵犀的感悟;把握规律、掌握特征的彻悟;比较异同、发现异常的参悟;触发灵感、豁然开朗的颖悟。

悟课的表现在于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思维灵活,一点就透;天资聪慧,无师自通;明白原理,一通百通。

五课联动,既有阶段目标,又有阶段成果;既有阶段分工,又有阶段要求。这是落实有效教研的好方法,优化有效教研的好策略,整合有效教研的好创意,提升有效教研的好思路。

一路走来,让我们且学且珍惜。

猜你喜欢
听课评课磨课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点滴磨砺,点滴进步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