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2019-11-12 06:18李敏张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后遗症中风手法

李敏 ,张强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中风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类疾病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1]。大部分患者经抢救后仍遗留有后遗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和吞咽障碍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中医的针灸推拿治疗该病也具有独特优势,该研究旨在探讨将针刺、推拿两者结合是否能提升疗效,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特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和中医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即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及和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

(2)患者无重大脏器疾病,如心脏病、肝癌、慢阻肺、肾衰竭等疾病。

(3)意识清醒,能正常沟通交流,临床依从性好者。

1.1.2 排除标准 (1)伴随有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癌、慢阻肺、肾衰竭、肿瘤等疾病。(2)意识不清醒,不能正常沟通交流。(3)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1.3 实验分组 选取该院中风后遗症患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的为46岁,最大的为78岁,中位年龄为(67.3±2.4)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7: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5~79岁,中位年龄为(61.3±1.6)岁,男女患者各1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推拿操作:头部主要采用点按法、揉法、拿五经、扫散法、鸣天鼓等手法,重点点按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穴。躯干部位主要手法为滚扌法、揉法、拿法、点按法、弹拨法等,手法以轻柔为宜;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采用滚扌法、按揉法等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摩至腰骶部,重点按揉、弹拨脊柱两侧夹脊穴和肝俞、脾俞、肾俞。四肢主要采用拿法、捏法、揉法手法进行按摩,上肢点按曲池、手三里、合谷穴,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采用摇法、拔伸、屈伸等运动关节类手法;下肢重点按揉髋、膝及踝关节,点按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等穴位,对髋、膝、踝关节采用进摇法、拔伸、屈伸等运动关节类手法,1次/d,每次持续30 min。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实验组患者是在推拿基础上加针刺治疗。针刺取穴: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穴,治疗原则为醒脑开窍,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俞穴以督脉和瘫痪侧的手足阴阳经为主,主要涉及风府、风池、曲池、少海、外关、内关、合谷、后溪、昆仑、太溪、绝骨、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若患者患侧肌张力偏低的话,可采用重刺激手法,直至患者有显著痹酸胀痛针感为止;对痉挛期患者,因其肌张力正处于有所回升的状态,所以不建议予以过重的刺激,痉挛症状严重者可暂不予以针灸、选用神灯照射;语言障碍者选廉泉针灸,于强刺激之后出针;伴有口眼歪斜等症者,选承浆、人中、太阳、阳白和四百等针灸。上下肢穴位均取患侧经穴,采取透刺法,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昆仑透太溪,绝骨透三阴交,阳陵泉透明陵泉,1次/d,每次30 min。

1.3 疗效评定与观察

1.3.1 两组治疗 30 d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疗效。

1.3.2 (1)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疗效评定为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无变化:症状积分<11%,稍进步:11%~35%, 进步:36%~55%, 显著进步:56%~80%。基本恢复:≧81%。

总有效率=[(稍进步人数+进步人数+显著进步人数+基本恢复)/总人数 ]×100%;

(2)采用 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餐、排便、穿衣、用厕、上下楼梯等项目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生活自理能力变化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36.23±5.15 36.15±5.19 0.049 0.961 78.63±4.36 53.32±4.23 18.633 0.000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5],但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趋势,一旦发病,有近65%的患者经抢救后仍然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导致长时间的不能自由行走,血液不能正常循环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认为中风与外邪入侵、痰浊内滞、血瘀、肝阳上亢等有关,其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其本质为本虚标实,到了后遗症阶段则主要是正气未复,脉络瘀滞。从西医角度来看,中风后遗症则主要是与大脑组织受损的部位、面积、时间有关,受损面积越大,时间越久,其康复预后就越差。结合中医和西医对于该病的认识,因此该治疗方案重在醒脑开窍,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该治疗方案中以督脉和手足阳明经经穴为主,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其走行为“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说明督脉循行路线直接与脑相连,而脑为 “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因此通过对督脉经穴进行针刺和推拿刺激可以健脑补髓、醒脑开窍,有效调节、激发脑的功能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中医历来讲究 “治萎独取阳明”,但结合现代康复理论,阳明经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伸肌群,对其过度刺激容易加重其痉挛[6],因此配阴经穴位透刺以柔筋通络,提高阴阳两经间气血传导,更有助于调气和血,协调阴阳。通过对肌肉和重点穴位施以推拿手法操作,可使肌肉弛张有度,关节伸缩有度,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7]。同时,通过推拿手法刺激头部穴位,可刺激诸阳之会,疏通经络,加速气血循行,有利于侧支循环建立,促进病灶修复和周围区域细胞的代偿作用,进而促进肢体早日康复[8-9]。

该研究中实验组采取针刺、推拿两者合一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针刺配合针对穴位的推拿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恢复,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后遗症中风手法
春天的“后遗症”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七步洗手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