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应用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19-11-12 06:18邵红高媛丁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保健量表

邵红 ,高媛 ,丁钧

(1.青岛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2.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山东青岛 266001)

糖尿病足患者既往均有糖尿病病史,糖尿病病理基础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致使血糖超出机体正常代谢能力与水平,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可破坏微小血管、组织生理结构,影响机体循环,最终诱发糖尿病足,该病的发生可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心理负担[1-2]。该次研究为论证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比较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23例行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患者与2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SCL-90量表以及ESCA量表得分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是否行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行上述护理干预措施)与实验组(行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23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3例)女(10例)比例为 13:10,年龄在 64~78 岁,中位年龄为(73.12±1.12)岁,糖尿病病史在 6~12 年,平均病程(8.14±0.12)年。对照组23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2例)女(11例)比例为12:11,年龄在62~76岁,中位年龄为 (73.15±1.14)岁,糖尿病病史在 6~13 年,平均病程(8.18±0.14)年。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该次研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相关内容,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入院时均足部疼痛、溃烂,体格检查显示患者伴有间歇性跛行、足部感觉减退,医师结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均确诊糖尿病足。纳入标准:(1)神志清醒且思维正常。(2)不伴有语言交流障碍。(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排除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患者。(3)排除临床诊疗资料不全或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医师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胰岛素给药量以及给药次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循医嘱给予患者胰岛素并定期帮助患者局部换药,在实施局部换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实施。

1.3.2 实验组患者均给予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 (1)健康教育:糖尿病足的发生多与患者血糖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西瓜、香瓜、糕点等糖分含量较高饮食物的摄入,养成少食多餐、平衡膳食的进餐习惯。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病因、病机、治疗及转归等相关基础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促使患者意识到规律配合临床治疗的重要性。(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每日查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时均与患者进行交流,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从而为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供宣泄的场所,待患者不良情绪充分发泄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列举预后良好案例,并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与理解。(3)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传足部保健护理方法,嘱患者在溃疡面未愈合前禁止患足触水,待患足创面愈合后患者应每日使用39℃左右的温水泡脚,泡脚时间应控制在5 min,双足清洗干净后使用质地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从而保证患足清洁、干燥;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足部干燥,可在足部适量涂抹润肤膏,若足部破溃禁止随意用药,应及时就医处理。此外,患者应定期修剪脚指甲,避免脚趾甲嵌入,穿棉质、舒适的袜子。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周血糖控制情况,若患者干预1周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在4.4~6.1 mml/L则表示空腹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餐后2 h血糖低于7.8 mmol/L则表示餐后2 h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则表示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有效控制。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1个月不同时间段负面心理情绪状态,该次研究参考SCL-90量表得分,该量表总指数在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面心理情绪越重。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1个月不同时间段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该次研究参考ESCA量表,该量表总分在1~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1.5 统计方法

结果中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系统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血糖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餐后2 h血糖控制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血糖相关数值变化情况[n(%)]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负面心理情绪变化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2,护理干预后同期实验组患者SCL-90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得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得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1周后 护理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n=23)对照组(n=23)t值P值3.34±0.12 3.33±0.12 3.487>0.05 1.43±0.08 2.76±0.08 2.136<0.05 1.54±0.09 1.87±0.08 1.123<0.05

2.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自主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3,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ESCA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该病患者以足部溃疡、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的发生与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微小毛细血管结构遭到破坏均有密切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足多见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3-4]。糖尿病足的发生可对患者自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局部躯体疼痛致使患者产生较大生理痛苦,患者躯体生理不适又可对副交感神经造成一定的刺激,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以及躁动情绪的发生,负面心理情绪状态的发生可降低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与临床治疗依从性[5]。糖尿病足患者常规入院护理中,护理人员主要工作是循医嘱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忽视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对疾病预后的影响[6]。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保健干预和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均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既往血糖控制情况,向患者普及糖尿病足相关基础知识,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不良作息,并向患者科普糖尿病足日常护理内容,列举病情预后良好案例,激发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继而提升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7-8]。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ESCA量表得分[(±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ESCA量表得分[(±s)、分]

?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CL-90量表以及ESCA量表得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量表以及ESCA量表得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期实验组患者上述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保健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保健量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