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分析

2019-11-12 06:18林世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视黄醇受检者糖尿病足

林世梅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经济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山东烟台 265100)

糖尿病患者通常比较关注血糖变化,从而忽视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视网膜病变等[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并发症,症状较为严重,主要是因神经、血管病变所引起下肢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性变化[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足之间的关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51例糖尿病足、43例糖尿病、45名健康人群作为该次研究受检者,并将其视为A组、B组、C组。A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37~54岁,均值(45.5±3.2)岁;B 组 43 例,男 20 例,女 23 例,年龄 37~55 岁,年龄均值(46.0±3.3)岁;C 组 45 例,男 23 例,女22 例,年龄 37~57 岁,年龄均值(47.0±3.2)岁。 三组受检者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收集三组患者基础资料,计算出三组受检者的体质量指数,在禁食8~12 h后,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受检者的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计算出受检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别采用高压液相法、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受检者各指标水平;分析A组受检者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汇处理,用[n(%)]来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受检者体3组受检者各指标水平的对比

3组受检者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均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B组受检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抗指数、肌酐、尿酸、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受检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抗指数、肌酐、尿酸、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三组受检者体三组受检者各指标水平的对比(±s)

表1 三组受检者体三组受检者各指标水平的对比(±s)

注:与 B 组、C 组比较,aP>0.05;与 C 组比较,bP<0.05;与 C 组比较,cP<0.05。

分组 体质量指数(km/m2)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数 肌酐(umol/L) 尿酸(mmol)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mg/L)超敏C反应蛋白(mg/L)A 组(n=51)B 组(n=43)C 组(n=45)(25.0±5.3)a 25.3±5.5 23.4±5.0(9.3±1.8)b(9.2±1.7)bc 5.0±0.7(9.6±2.1)b(7.4±1.5)bc 5.1±0.8(4.0±0.5)b(3.2±0.4)bc 1.1±0.3(95.4±5.3)b(54.4±4.9)bc 40.1±4.7(350.1±9.5)b(283.5±9.1)bc 196.5±8.8(60.8±5.3)b(38.3±4.5)bc 17.8±3.6(9.0±1.7)b(5.2±1.1)bc 1.2±0.3

2.2 A组受检者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由表2可知,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足有着很大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A组受检者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2.3 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的对比

由表3数据可知,与Ⅰ级比较,Ⅱ~Ⅲ级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级比较,Ⅳ~Ⅴ级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级别间的空腹血糖指标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的对比(±s)

表3 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的对比(±s)

注:与Ⅰ级,aP<0.05;与Ⅰ级,bP<0.05;与Ⅰ级、Ⅱ~Ⅲ级比较,cP>0.05。

Wagner分级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mg/L)超敏C反应蛋白(mg/L)空腹血糖(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Ⅰ级(n=18)Ⅱ~Ⅲ级(n=19)Ⅳ~Ⅴ级(n=13)42.4±3.8(62.3±4.5)a(71.1±5.2)b 6.0±1.0(9.2±1.3)a(11.7±2.1)b 9.1±1.2 9.2±1.3(9.4±1.4)c 2.8±0.2(3.3±0.6)a(4.3±0.9)b

3 讨论

糖尿病足主要是指因足部神经病变所引起的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微血管病变及病变导致的动脉灌注不足,最终引起的足部溃疡与坏疽,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截肢的主要因素[3-4]。糖尿病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病理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因此在糖尿病足患者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高,并具有负面作用[5]。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为脂肪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存在周围血管病变的情况,所以血清视黄醇结合但在在疾病中有着负面作用。经研究发现,糖尿病足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高于糖尿病与健康人群,病情越严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越高;超敏C反应蛋白是肝脏分泌的炎症快速反应蛋白,其作用为反映出全身性免疫性反应的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有效的反映出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糖尿病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糖尿病与健康人群,疾病的加重,其水平也会有所提升,此外糖尿病足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肌酐、尿酸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也是一种炎性反应,血压升高时不仅促进了内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同时也激活了炎症反应,进而提高了超敏C反应蛋白。也就是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提升也就间接的反映出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提升,随之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也会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足之间有个密切的关系,伴随着病情的发展,其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在评估病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视黄醇受检者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肝星状细胞储存的视黄醇对慢性肝病的影响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膜联蛋白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