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下肢水肿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9-11-12 06:18吴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患肢水肿下肢

吴洋

(青岛市即墨区七级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200)

下肢水肿的病因复杂且多样化,可以单侧肢体为主,也可在双下肢同时出现,病发时,体液会滞留于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除表现出水肿特点,皮肤多呈紧绷、光亮状态,触压时,会发生皮肤凹陷,久难恢复。下肢水肿不但会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对患肢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严重者,还会引起永久性的功能丧失[1]。通常认为,治疗与护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下肢水肿治疗同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水肿程度。近年来,该院在护理下肢水肿患者时,不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还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加强了水肿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2017年7月—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多名下肢水肿患者,于其中选取9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确诊为下肢水肿;(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皮肤破损严重;(3)严重慢性疾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96例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29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61.5±6.8)岁;病程最短 1个月,最长 23个月,平均病程为(12.5±3.0)个月。实验组中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61.3±6.6)岁;病程最短 1个月,最长 23个月,平均病程为(12.4±2.9)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执行医嘱,观察病情,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水肿护理:(1)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下肢水肿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更深刻的认识。(2)饮食护理。嘱咐患者进食易消化、低盐类食物,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确保营养均衡;尽量多食新鲜蔬果,遵循“少饮多食”原则;钠盐摄入量≤5 g/d。(3)药物干预。评估患者患肢水肿程度,了解既往病史、过敏史,说明用药价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合病情,可适当给予利尿剂;监测血钾水平,嘱咐患者多食高钾食物,静脉补充钾时,要严格控制补充量、浓度、滴注速度。(4)冷敷。生理盐水稀释75%酒精,毛巾包裹后制作冰袋,冷敷于患处前、内、外侧,加速局部血管收缩,增加神经肌肉兴奋性,促进组织新陈代谢,消除水肿现象。冷敷时间以20 min为宜,期间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畏寒、麻木、局部疼痛等现象。(5)皮肤护理。患者在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提供柔软的床褥,并确保床褥干燥、清洁;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可加强患肢处的皮肤管理,对骨隆突部位可进行按摩,按摩期间,避免出现扯、拉、推等强硬动作;针对严重水肿患者,可让其使用气垫床,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确保患肢适当活动。

1.3 观察指标

肢体水肿程度:水肿程度评定标准[2-3]:无水肿,患肢周径缩小,皮肤松软,与健肢对比无差异;轻度水肿:患肢周径缩小,但仍大于健肢(≤2 cm),皮肤变软;中度水肿:患肢周径大于健肢,皮肤较紧绷;重度水肿:患肢水肿情况未改善,有加重倾向。

1.4 统计方法

基于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指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s)的形式描述,组间差异检验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对比:实验组肢体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对比[n(%)]

3 讨论

下肢水肿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肾源性浮肿。肾脏疾病是造成全身浮肿的主要原因,水肿最先在眼睑出现,然后遍及全身,多见于肾炎、肾病患者。第二,肝源性浮肿。该病症引起的水肿首先见于下肢,然后向全身蔓延,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度肝炎、肝癌患者。第三,心源性浮肿。最早见于足踝内侧,表现出凹陷性、对称性的特点,通常伴有气促、胸闷、心电图异常等体征。第四,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造成,以单侧水肿最为多见,往往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色素沉着等症状。下肢水肿的治疗方法包含两大类,一是手术治疗,如淋巴结静脉吻合术、真皮皮瓣埋藏术、带蒂大网膜移植术等;二是非手术治疗,包括捆绑疗法、使用利尿剂、穿弹力袜、抬高患肢等。治理期间,若配合使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4-7]。

该文选用96例下肢水肿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措施,该护理模式效果良好,患者可以得到较佳的生活照顾,但对于患者的具体病情而言,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因此,该研究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水肿护理,通过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药物干预等方法的应用,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观察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加强水肿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下肢水肿患者护理中,将常规护理与加强水肿护理联用,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水肿程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水肿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