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评价

2019-11-12 06:18史建悦冷东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下肢

史建悦,冷东东

(日照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山东日照 276800)

脑梗塞是指由于血液灌注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的变性和坏死[1]。临床上,它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急性发作。脑梗塞的发生率占脑血管病的60%~70%,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2]。老年人死亡和残疾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患有此类疾病而发生。瘫痪、DVT形成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尤其是DVT形成,DVT形成可导致肺栓塞,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它还可能给患者留下后遗症,这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3]。为了降低DVT形成的发生率,该院对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该科住院的88例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以寻找预防脑梗死患者DVT形成的有效方法。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1例,年龄(62.9±5.23)。患者均确诊为患有脑梗死。基底节区梗死18例,脑栓塞19例,大面积脑梗死17例,小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11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多腔梗死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冠心病患者1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28例。纳入标准为:(1)患者为第一次发病;(2)患者的意识清晰,状态稳定;(3)没有DVT形成史。将该院共收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情和临床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于DVT形成的相关因素,两组均采取了药物预防措施。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24 h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宣传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DVT形成的主要原因,疾病特征,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和预后的具体情况,详细解释DVT形成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和可能导致的结果,特别注意观察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吸烟者,肥胖患者,腿部水肿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和合并伤患者。如患者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护士。

1.2.2 加强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保持大便通畅。为了避免因强迫排便引起的腹压增加引起的下肢静脉回流,很容易引发DVT。

1.2.3 早期康复训练 (1)肢体功能训练。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帮助患者进行床上各种关节的被动运动,包括关节屈曲,伸展,外展,旋转和旋转。在不引起疲劳或疼痛的原则下,逐渐增加活动,通过肌肉收缩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充血和疏散,防止血栓形成,达到预防目的。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自主活动,提高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包括抬起头、握紧拳头、抬起腿、在床上翻身、在床上坐起等。同时,根据病人的能力引导和鼓励病人自己做从轻到重的有节奏的按摩。注意不要让患者过度劳累。(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练习自理技巧,如换衣服,刷牙,吃饭,上厕所等。多让患者活动患肢。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增强患侧的刺激。(3)步行训练。一步一步从直立起床、单腿行走到独立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爬楼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并根据进度适当调整培训目标,增加患者培训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1.2.4加强对静脉的保护 静脉留置针输注用于减少静脉穿刺的数量。为防止静脉炎,尽量避免静脉滴注下肢或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若必须在下肢静脉注射,要保证一次成功。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1.2.5 加弹性压力袜 弹性压力袜的使用可以通过压迫患者患肢的浅静脉来促进患肢深静脉的血液回流,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1.3 评价标准

根据DVT形成的表现,如肿胀、疼痛、代偿性浅静脉曲张,结合肢体容积标记、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等辅助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出现DVT。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的所有数据。使用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的第10天和第20天观察组DVT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干预后第20天DVT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静脉血流停滞,静脉壁受损和超高凝固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4]。在上述三个因素中,每个因素都与DVT形成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们普遍认为,单一因素不足以引起血栓形成,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运动障碍,在肢体麻痹后卧床不起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已经成为DVT形成的高风险组。脑梗塞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在患病前期的1~2周内发生。造成DVT形成的发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1)肢体肌肉痉挛,深静脉回流,主要功率丧失,血流缓慢,血瘀;(2)使用脱水剂治疗脑梗塞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和血栓形成;(3)深静脉置管和介入手术容易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和纤维损伤。蛋白质和血液成分倾向于粘附和聚集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于上述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四肢的被动运动和肌肉按摩被用于促进肢体的深静脉回流。并且弹性压力袜用于通过压迫四肢的浅静脉来促进肢体的深静脉回流。上述措施可改善静脉血流停滞状况。一系列静脉保护措施可以降低血管壁损伤程度。清淡饮食和针对性抗凝治疗可以缓解或预防高凝状态。

由于老年脑梗塞患者中枢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其功能不能仅通过药物治疗获得[5]。应积极创造条件,修复或补偿受损的神经,并在良好的条件下恢复受损的运动反射弧。欧美学者和日本学者早就提出了早期康复脑血管疾病的想法[6]。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侧脑循环或轴突突触连接的建立以及大脑半球的功能补偿和功能重组。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实施护理干预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患者通过培训活动掌握脑梗死知识,使其了解到积极的训练能够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患病后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可以尽快缓解疾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