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分析

2019-11-12 06:18乔炜张德强刘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截骨术腓骨骨性

乔炜,张德强,刘振

(银川国龙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弹响、积液等[1]。临床研究表明[2]: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既往研究表明[3-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于老年人,膝关节炎早期能够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治疗等多种方式治疗。严重者可以通过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采用腓骨截骨术治疗,或者采用截骨术治疗等。该文中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分析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分析,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63.5±2.5)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05±2.0)年;观察组 35 例,男 20 例,女 15 例,年龄56~73 岁,平均年龄(66.5±1.5)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23±1.0)年。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5],均经X线检查显示膝关节内侧间隙病变,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2)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病变,且近一个月内频繁出现膝关节疼痛;(3)患者能够耐受麻醉手术。

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系统有严重并发症者;(2)合并腰椎疾病者或者是下肢瘫痪者;(3)伴类风湿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6 h禁食。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询问患者以前病史,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取患者的平卧位,将患者固定并标记入路位置,在患者大腿中上段位置捆绑扎气囊止血带。使用碘伏对手术部分进行消毒处理,抬高患者患肢后进行驱血,驱血使用弹力驱血带,然后进行加压止血,使用气囊止血带。膨大关节腔,向关节腔内注射60 mL生理盐水。从手术 下标准膝前内,前外侧手术入路建立手术通道,用尖刀将皮肤切开,在将浅深筋膜逐层切开,用直钳贯通,关节镜以30°广角放置在一侧入路,使用关节镜观察关节腔内的情况,另一路使用器械进行探查,并进行清理。清理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碎屑,挤压活动关节排净腔内残液,放置引流管引流,缝合手术切口,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手术时间大约为60 min,术中出血量为45 mL。

观察组:使用腓骨截骨术治疗。采用局部麻醉,取仰卧位,抬高患者患肢4 min,使用气囊止血带止血重启加压290 mmHg,在腓骨后外侧进入,确定腓骨位置,在腓骨7 cm处做一个3 cm长的切口,然后切开筋膜,找到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及间隙,从间隙进入顿香分离,是腓骨显露出来,使用摆据截除2 cm长的腓骨断和骨膜,然后用骨蜡封堵,避免腓骨断端愈合。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包扎。手术时间大约在4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 mL。

1.4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膝关节内黏连发生情况,神经损伤情况;(2)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评分(HS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5-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膝关节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值P值53.78±10.58 52.85±11.00 1.296 0.542 63.03±8.13 57.62±9.01 8.435 0.012 85.26±7.55 79.47±8.11 4.512 0.014 50.24±8.35 51.35±7.58 0.932 0.125 65.46±9.56 60.08±7.78 6.538 0.021 87.67±8.87 80.02±7.59 5.678 0.019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一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该疾病又被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或者是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是话莫得各种炎性反应、增生和表面渗出;关节囊的增厚和黏连;关节软骨的软化、撕裂、磨损以及骨赘的形成。多数患者伴有轻度或者中度疼痛,并伴有沉重感、酸胀感以及瘀滞感,活动不适,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期缓解或者解除症状,延缓关节退变,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腓骨截骨术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腓骨截骨术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腓骨截骨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且手术创口小,切口感染的情况不易发生。临床研究表明:膝关节鼓芯关节炎的并发症主要是神经损伤,腓骨截骨术治疗从腓骨外侧偏后入路进入,能够避开神经界面,从而降低神经发生损伤,进而降低了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腓骨截骨术治疗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胫骨周围没有坚强软组织包绕,因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关系,骨小梁变薄,数量也减少,导致分散功能减弱,应力传递功能同样减弱,骨小梁出现骨折,发生沉降现象。发生沉降现象主要是因为内外侧受力不均,腓骨截骨术截除部分腓骨后外侧域内侧受力重新恢复平衡,从而使内侧平台压力减小,减轻病变,使患者的疼痛缓解或消除。与关节镜下清除术相比,腓骨截骨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创口小,减少了手术费用,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已经成为大多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首选治疗方案。腓骨截骨术治疗通过改善下肢力线,膝关节负重关节面来缓解疼痛,该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变膝内翻,关节内侧间狭窄的情况,腓骨截骨术截取部分腓骨骨质,腓骨近端在比目鱼肌和腓骨长肌收缩例的作用下向远端进行移动,使得张力变大,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平台的距离拉近,从而使外侧间隙变窄,减轻内侧压力,改善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经过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是因为膝关节周围肌肉与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在读找到平衡。由于每一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进行腓骨截骨术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腓骨截骨术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截骨术腓骨骨性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