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

2019-11-12 06:18迟淞元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罗哌椎管卡因

迟淞元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00)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在踝关节手术中,多采用椎管内麻醉[1]。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也日趋成熟。神经阻滞通过阻断伤害性信号传导的方式来实现相应区域感觉、运动阻滞的目的[2]。为了找到更加适合踝关节手术的麻醉方式,该研究从术后镇痛和排尿方式两个方面对比下肢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的差别,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行单侧内(外)侧踝关节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60岁,体重52~78 kg,不合并腰间盘突出、糖尿病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 35 例、女性 25 例,平均年龄(49±2)岁,平均身高(167±3)cm,平均体重(66±5)kg。 对照组中,男性 33例、女性 27 例,平均年龄(51±3)岁,平均身高(169±2)cm,平均体重(57±3)kg。

1.2 研究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8 h、禁水6 h。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SPO2、和ECG,开放上肢静脉通路。 麻醉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 mg适当镇静。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低频探头置于距后正中线1.5 cm处进行扫查,腰丛位于横突间,距横突表面约2 cm处,显示高回声[3]。进针后,回抽无血,在腰丛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25 mL。超声探头扫查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半腱肌和股二头肌外侧呈三角形或卵圆形的高回声团即为坐骨神经[4],穿刺后,回抽无血,在坐骨神经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患者取患侧卧位,行L3~L4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斜面朝向患侧,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推注盐酸罗哌卡因15 mg,麻醉平面固定后,改为仰卧位。

2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VAS评分法分别在术后 4 h(T1)、8 h(T2)、12 h(T3)及 24 h(T4)进行疼痛评估。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越疼,分数越高。观察术后8h患者的膀胱充盈情况,记录患者是否能够通过物理刺激、腹部按摩等实现自主排尿,如果不能,则及时进行留置导尿管。

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成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的比较(±s)

组别 性别(男/女,例)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ASA分级(Ⅰ/Ⅱ,例)观察组(n=60)对照组(n=60)25/35 27/33 49±3 51±4 167±3 169±2 66±5 57±3 28/32 24/36

两组患者术后1 d内疼痛程度: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现随时间递减趋势;观察组在术后4 h、8 h、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一天内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一天内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n=60)对照组(n=60)(3.2±0.2)*4.1±0.4(2.3±0.5)*3.5±0.4(1.6±0.8)*2.7±0.6 1.6±0.4 1.8±0.5

两组患者术后8 h排尿情况:观察组中,自主排尿的患者55例(91.6%),留置导尿管的患者8例(8.33%);对照组中,自主排尿的患者49例(81.66%),留置导尿管的患者26例(18.33%)。观察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留置尿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排尿方式比较[n(%)]

5 讨论

踝关节骨折骨科常见的疾病。该手术术后疼痛感强,加之人体骨骼生长缓慢,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期间,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影响[5]。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十分的重要。

神经阻滞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发症较少,安全系数较高,同时,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实现自主排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术后痛苦。传统神经阻滞对麻醉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而超声引导定位则能够有效地降低操作难度,提升效果。

罗哌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局麻药,与利多卡因相比其阻滞时间长、毒性小。因此,更适合长时间手术及术后镇痛。

猜你喜欢
罗哌椎管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