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9-11-12 06:18刘平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钢板出血量切口

刘平平

(山西省和济肾脏病医院骨外科,山西太原 030006)

跟骨骨折较为复杂,在跗骨骨折中占60%左右,受伤与关节内损伤具有很大关系。同时,跟骨本身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学结构,软组织条件不佳,因此是当下骨折研究的重点问题[1]。现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研究,就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现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观察组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5.2±4.2)岁;对照组年龄 23~51 岁,平均年龄(35.1±4.2)岁。受伤原因:均为从高处坠落所造成的闭合性骨折;伴有疾病:高血压与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相同,即开展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取患者侧卧位进行手术。在跟骨外侧行一“L”形切口,将周围软组织剖开,切口深度确保能够到跟骨外侧壁骨膜;切开与手术过程中需保留腓肠神经,沿跟骨外侧壁来剥离骨膜,关于皮瓣的拨开可以借助器械,以此可以充分地暴露距下关节面、跟骰关节面,将3枚克氏针打入距骨上,以此可以对皮瓣闭合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确保能够充分暴露骨外侧壁。使用直径为4 mm的克氏针,将1枚横向打入跟骨结节处,以此可以发挥有效的牵引作用,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面、跟骰关节面,采用器械将跟骨外侧壁撬起来,复位骰关节面、局下关节面和Bohler角,对跟骨结节骨折处进行手动复位,确保能够有效地对应载距突骨骨折块。同时用力挤压跟骨内外侧,确保跟骨横径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恢复,并有效的纠正因骨折所导致的内外翻畸形。纠正后,为临时固定可同时打入3枚克氏针;对跟骨外侧壁进行复位,然后将锁定接骨钢板放入其中,并打入螺钉固定;然后,使用C型壁做好透视检查工作,确认正确后开展止血操作,完成引流管的预留,对周围软组织与切口进行依次缝合,最后进行加压包扎[2]。对照组在开展内固定治疗时采用非锁定接骨钢板,在放置钢板之前需要预弯钢板,然后将螺钉打入进行固定,其他步骤同上。

手术过程中强化对腓浅静脉与小隐静脉的保护,放负压引流。术后明确告知患者与周围人禁止吸烟,患者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抬高伤肢,进行为期24~48 h的负压引流,一直到每8 h引流量不足25 mL为止,将引流拔除时需要将伤口残留的淤血尽量驱除,使用无菌棉垫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按照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对恢复优良率进行科学的统计,优:经X线检查骨折线完全消失,承受压力时伤足没有疼痛感且功能完全恢复,行走与其他活动正常;良:骨折线消失,伤害足基本无痛或疼痛感轻微且功能恢复,可正常行走与开展基础活动;差:上述指标均未实现。认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问题,并进行科学的比较[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统计,需借助,计数资料取[n(%)],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取 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其他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2,同时,观察组组出现1例切口问题,对照组2例,经对比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n=10)对照组(n=10)t值P值88±12 93±12 0.258 5>0.05 157±14 162±18 0.541 1>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处坠落的事件时常出现在施工工地上,由此极易造成跟骨骨折。因跟骨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如果不能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则极有留下相关后遗症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进而会极大地影响日后正常生活。临床上,关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都是治疗难点。跟骨骨折的产生与负荷过大、压缩力与剪切力有关,以外侧方位位移为主[4]。

同时,我国医学水平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具有很大的突破,手术中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跟骨宽度、长度的有效恢复,从而能够有效地恢复足功能。当下,手术固定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结合钢板与螺钉,原理体现在将锁定支架桥机制建立在骨折处,确保能够实现稳定支撑。站在AO理论上,在手术过程中为确保血压循环良好,关于患者骨折处的损伤应当尽量减少,在稳定骨折解剖复位端时强调内固定具有显著效果。非锁定钢板内固定关于稳定性目的的实现主要借助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但是在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问题时,由于骨和螺钉之间不具备有效的依靠,则固定后依然会存在松动问题。然而,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充分借助钢板与内支架的作用,即更依赖螺丝钉在钢板内所形成的自我锁定作用,因此所具有的支撑作用更加良好。同时,钢板与螺丝钉可以保持平衡,对于创面缝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张力能够进行有效的缓解,以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切口问题[5]。

为此,针对钢板下滑所造成的血液供应不足,可以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以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支持效果。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锁定钢板所具有的承载力与稳定性更加大,以此能够有效预防内部变形,便于恢复足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所受到的纵向压力较多,且复位丢失的可能性较低。力量能够从骨向钢板处传递,以此有助于钢板下骨血液供应问题的有效改善,尤其是关节面塌陷患者而言,相比较于一般钢板会具有更强的支撑作用。同时,这种方式的切口较小,不会增加骨折暴露面积,由此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术后,为尽快恢复踝关节功能,早期需要尽快开展足部功能康复锻炼。跟骨骨折具有较多并发症,如感染、伤口裂开、骨折处畸形等,为此在选择复位方式时需要按照患者的病情差异,做好术后护理工作[6]。

在该次研究中,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口问题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所取得的优良率更高,更具优势 (P<0.05)。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治疗当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与微创生物力学理念更加相符,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钢板出血量切口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