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2019-11-12 06:18刘颖曹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功效

刘颖,曹春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痛风关节炎可因外伤、气温突变或不良饮食等因素引起的,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首发表现,且发病率逐渐上升,常发生在大脚趾关节,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临床症状有:常在夜里发病,一般疼痛从大脚趾关节蔓延到膝关节且关节红肿,浑身乏力、发热、头痛等,最重要的是影响正常的站立与行走,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临床上西医药物对治疗此病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病症,但是不良反应较高,治疗效果有限,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医药物治疗和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 17 例,年龄 42~73 岁,平均年龄(53.75±3.65)岁;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在43~74岁,平均年龄(54.12±3.54)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予扶他林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80297)1 片/次,1 次/d,晚餐后温开水服用,14 d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知母)各 12 g、(白术、芍药、防风)各 10 g、(山慈姑、川芎、木瓜)各 15 g、(甘草、生姜)各 6 g、麻黄 8 g、乌梢蛇 10 g、炮附子 20 g(先熬 2 h);关节因天气潮湿疼痛加重者,倍白术生姜换干姜、透骨草、防己;大脚趾关节疼痛者增加独活;膝关节疼痛者增加羌活;膝关节热痛红肿者炮附子换四妙散。1剂/d,分为早晚两次服用,14 d为一个疗程。针刺患者取仰卧位,对施针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手法采用捻转提插补法和捻转提插泻法,取局部阿是穴、远端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曲池、内庭、合谷、丰隆、血海,施针要快、准、稳,留针30 min,期间每隔10 min走针1次,取针后利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放血,约5 mL左右。1次/d,14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改善,行走及活动无不适感;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体征无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无、轻、中、重分别按 0、1、2、3 进行评判)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 χ2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8.91±1.76)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5.36±0.82)分;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8.93±1.79)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29±0.79)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恶心4(9.3%)、呕吐3(6.98%)、腹痛 2(4.65%)、腹泻 1(2.33%),不良反应发生率 10(23.26%);观察组患者恶心 2(4.65%)、呕吐 1(2.33%)、腹痛 0(0.00%)、腹泻 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 3(6.98%)。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西药予扶他林缓释片又称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衍生于苯乙酸类的菲甾体的一种消炎止痛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的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由于此病患者为中老年人较多,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代谢慢,再加上西药的作用大,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多,影响病情恢复,甚至有加重的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影响,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

现在人们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关注,中医理论中,在“痹证”“历节”等范畴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急性期主要表现,病位发生在脾、肾。病理是由于脾胃损伤,肾气化功能弱,遇风寒、潮热、邪气等,筋脉关节因风湿灌入,经络痹阻,气血阻滞,脉络不畅,引发血瘀气滞。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历节风”常用药方,药方中芍药和知母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炮附子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与白术协同有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的作用;乌梢蛇具有舒活筋络和透骨祛风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和行散气滞的功效,可治疗气滞血瘀症;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化湿和胃的功效;山慈姑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桂枝与麻黄协同具有祛风寒邪气,畅通体内阳气的作用;白术与防风协同具有性温散寒、祛风除湿邪的作用;生姜和甘草具有治疗胃气不和的功效。此药方合用具有散寒温经,祛热滋阴的功效,散寒不伤阴,养阴不伤阳。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桂枝芍药知母汤对IL-1抑制,从而助于IL-4的表达,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有效控制。其中乌梢蛇具有镇静痛、抗炎的作用,对滑膜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住;木瓜成分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两者结合能够产生镇痛、抗炎的作用,能够将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进行有效抑制,使Ⅱ型胶原大鼠关节炎的症状和特征得到有效的改善;山慈姑成分中含有秋水仙碱,对急性疼痛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几乎没有。目前,对于身体痛症的治疗和全身机能的调节,针刺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身体免疫力的提高,针刺远端阳明胃经之足三里,能够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改善身体病症,提高自身免疫力;针刺丰隆、内庭和阴陵泉穴,能够止痛祛热、祛湿化痰;由于血流阻滞,邪风不祛,血畅方可祛风,针刺血海穴可促进血流畅通,且有养血的功效;肝脾肾三经交汇处为三阴交,针刺此穴可滋肝补肾,调养气血;针刺曲池、合谷可泻热祛火;点刺阿是穴放血,根据急性期治其标实的原则,进而通经活络,改善临床症状,使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红肿、热痛、炎症等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药配合针刺,其优势功效起到相互协同、互补的作用,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快速得到缓解,安全有效。

该次观察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西医药物相比,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进一步说明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给予中药配合针刺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痛风性关节炎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