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地区长7段致密油效益建产技术探讨

2019-11-12 08:10王嘉妮王昊
价值工程 2019年28期

王嘉妮 王昊

摘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油层组作为研究对象,以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指导思想。结合文献调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借鉴邻区研究经验,针对长7段油藏“小而散”且致密的特点,对长7段致密油勘探开发模式与效益建产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得出了采取小井距、长水平段、大规模压裂的配套技术与水平井整体开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难采,低产的小区块油气储层连通成片,提高油气采收率,降低钻井成本的结论。通过增加勘探开发方面的投入,以更加充分的资料总结出地区油气富集规律,结合效益建产配套指标,因地制宜,达到“产效并重,产效协调”的效益建产目标。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hang 7 oil layer group in the Heshui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ak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Combin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data, 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neighboring area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scattered" and compact of Chang 7 section reservoi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benefit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Chang 7 section tight oil are researched and explor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small well spacing, long horizontal section and large-scale fracturing technology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horizontal wells is obtained, which connects the difficult and low-yield block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to pieces to improve oil and gas recovery and reduce drilling costs.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will summarize the regional oil and gas enrichment rules with more sufficient data, combine the indicators for effectiv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ffective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coordination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关键词: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效益建产

Key words: Heshui area;Chang 7;tight oil;benefit construction

中圖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8-0143-04

0  引言

近年来,致密油的研究浪潮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升温[1]。我国的致密油研究也在全球致密油研究浪潮下蓬勃发展,在油田地质勘探和研究方面均获得了较大的成果。我国致密油资源分布情况较其他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总体呈现分布面积广、储量巨大、点片式分布的特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延长组长7段,是我国致密油研究与开发的重点[2]。

合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伊陕斜坡的次级构造单元内。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质量高且厚度大[3],是致密油资源的重要储藏单元[4]。一直以来石油工作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产量建设上,坚持“产量为主,产效并重”的油田勘探开发模式[5]。但是随着众多学者对合水地区长7段致密油分布模式和分布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6],长7段致密油分布具有“甜点”式分布的特点[7],储层分布受深水重力流影响较大[8],总体呈现“小而散”的分布特征,是继续之前的勘探开发模式,还是针对合水地区长7段特殊的地质地层特点,探索出一条新的勘探开发模式,成为了摆在石油工作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紧密结合实际,对合水地区长7段致密油效益建产指标和模式作以分析研究。

1  油藏地质特征

合水地区中生界长7段沉积物物源主要为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方向[9],整体区域上有差异,其中西南物源方向为主要物源方向[10]。之后沉积作用使供给物出现沉积分异[11],主要沉积微相为浊积水道沉积,在其内部砂质含量较高,砂岩粒度相对较粗,经过压实作用后具有形成良好储层的条件[12]。但是长7油层组中存在大量塑性碎屑,粒度细,在较大埋深下,经历了非常强的压实作用,颗粒间接触模式由点接触和线接触变为线接触和凹凸线接触模式,使得储层致密化[13]。成岩早期的无铁方解石使得储层内部连生胶结,限制了流体的活动范围[14]。成岩晚期的铁方解石胶结、交代碎屑进一步加强了储层的致密性[15],大量的胶结物充填了孔隙,流体流动通道上有铁方解石沉积[16]。有机质在成岩作用中生成有机酸时,由于其成熟时间较晚,部分储层已经致密化[17],对储层的溶蚀作用较弱,不能较好地改善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溶蚀作用产生的大量水云母,这一研究区主要填隙物的发育使储层孔隙形成堵塞。储层致密是合水地区长7段的一大地质特征(图1)。

[9]王昊,杨友运,李元昊,陈朝兵.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02):39-45.

[10]谢启超,冯波,宋鹏,刘广峰,刘建,张腾换.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形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9,26(02):215-219.

[11]曾伟凌.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12]唐海评.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成藏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13]王刚.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14]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41(03):267-280.

[15]张浩,陈刚,唐鑫,党永潮,邵飞,李莉,陈晨,贾然.应用测井响应评价致密油储层成岩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7,36(03):262-270.

[16]谢耀荣,赵晓红,张红涛,陈念伟,席继强.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储层特征的分析[J].石化技术,2017,24(02):162-163.

[17]冯磊,李群.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物性特征研究[J].石化技术,2016,23(10):173.

[18]陈晶,王贵文,冉冶,周正龙,赖锦,王抒忱,范旭强.成岩相与孔隙结构关系研究——以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中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2016:1.

[19]李峰.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8段储层主控因素分析[J].四川建材,2016,42(04):228,230.

[20]周正龙.致密油储层岩性岩相测井识别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21]王汉青,刘阳,魏波,折文旭,杨若姣.合水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5,5(0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