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综合技术应用,提升棉花品质效益

2019-11-12 03:09李光照王晓燕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增效综合技术

李光照 王晓燕

摘 要:棉花是我县的一项支柱产业, 种植面积占70%以上, 是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全縣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但是,因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及自身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增产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破解棉花发展难题,必须通过改进经营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机艺融合,提高种植、管理水平等措施,提升棉花生产综合效益,助推棉花产业发展

关键词:规范;综合;技术;管理;增效

一、当前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

玛纳斯县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段,区位优势突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00万亩以上,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在70%以上。我县棉花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地膜栽培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使棉花产量和面积迅速增加,到2017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的历史高位。目前,棉花已经成为我县难以替代的主要支柱产业。棉花产业的发展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县棉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栽培管理,棉花产业无论是种植技术、管理水平及农业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全过程机械化,全县棉花平均产量已经超过400公斤(亩产籽棉),通过产量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当前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一是棉花产量和效益提高缓慢,棉花增产增效的空间明显收窄;二是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及价格补贴政策的限制,三是资源类价格和管理成本仍在上扬。即“产量、价格增量减少、而土地和水资源和人工成本价格持续上扬”的矛盾无法破解,使棉花产业始终在徘徊中前进。

三、创新发展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技术融合,提升综合效益

1.促进规模经营,降低管理费用

目前在没有较大自然灾害的前情况下,全县平均亩产籽棉基本维持在400公斤上下,按照目前农村人口及人均占有耕地情况,以人均耕地7亩,土地承包费为550元/亩,籽棉7.2元计算,亩均籽棉收入为2880元,全程机械化作业情况下,亩均成本一般在1740元左右,目前土地流转费一般在亩均550元左右,除去成本和土地流转费,每亩可获利590余元左右。目前我县户均经营棉花100亩左右,平均家庭人口为4人,每户本分地28亩,土地收入为590×28×4=16520(元),在全程机械化条件下,户均纯收入总计5.9万元+1.652万元=7.552万元。如果户均经营面积扩大到200亩地,则户均纯收入可以达到15.104万元。按照每户4口人计算,人均纯收入为3.776万元。适度扩大规模经营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棉农经营收入,同时可以明显降低人工管理费用、提升机械作业效率,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规范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标准,提升棉花产量效益

目前我县棉花始终在400公斤/亩籽棉徘徊,原因是综合技术运用不够规范,地产田面积大,直接影响到总体产量。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和农业技术标准,实施棉花生产与管理,是进一步提升棉花生产效益的重要保证。秋季作物收获以后,确实按照农艺要求,及时清理干净(或粉碎)作物秸秆及废旧薄膜,科学配方施足底肥;有计划实施农机深松作业,疏松耕层一下土壤;耕后的地块及时在秋季平整成待播状态,实现土壤上实下虚,为春季土壤墒情一致创造条件;春季整地以浅为主,整后的地块实现上虚下实,平整后的地块及时清理干净地表的废旧地膜和残株杂草,以利于作物播种和发芽。

科学规范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等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高效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确保实现以水、肥调控为主,化控为辅的综合调控方式,使管理更加科学,有利于棉花合理生长,为早播全苗、壮苗打下了基础,确保了提高成铃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得以实现;采用精量播种,既节约了种子、降低了管理成本、并有利于棉花幼苗合理布局和充分生长;采用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既有利于节约耕地,使作物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为中耕植保作业打好了基础,有利于提高产量效益。

重视棉花田间管理。重视机械中耕作业,通过中耕作业有利于提高低温,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一般在播种以后一个星期,即可开展中耕作业,现代生产条件下,一个生长季节可以中耕1-2次即可,重视植保作业,植保机械的选择要能够满足植保作业的技术要求,实施科学有效的植保作业,有利于棉花丰产丰。

苗期管理:显行化调:出苗达70%就可进行,可以控制棉株自然高度,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叶片光合作用速度和能力,培育壮苗;二叶期化调, 其作用:控制棉株节间长度,促进花芽分化;第三次化控在灌头水的3-5天前进行,控制棉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第四次化调,一般在打顶后8至10天进行,对于长势偏旺的棉花打顶后,要进行两次化调,时间在第一次后的8—10天进行,可有效防止上部果枝过度伸长造成中部郁密,控制无效花蕾和赘芽生长。

灌水、肥要求:现蕾至开花,是棉花主、侧根的生长盛期,盛蕾期之后,根系吸收能力显著增强。此时,棉株生长并不需要过多的肥水。因此,头水要晚,头水不带肥,弱苗可适当加肥。健壮型:以促为主,促中有控,偏弱型:以促为主,旺长型:以控为主,控中有促,控:水控、肥控、化控;促:水促,肥促,激素促(云苔素,奇丽施)要以水肥统筹为重点,综合调控。以后滴水周期一般一个星期至10天 ,盛花期和坐果其需要充足的肥和水,         叶面肥:除微肥外(硼、锌、锰),大量元素,肥料都应从根部追肥,不提倡叶面给肥,以防叶片早衰。但在防棉铃虫时,可用磷酸二氢钾,以趋避成虫产卵,在棉花长势弱,受旱,或受灾时,可用芸苔素,奇丽施提苗,促生长。

及时打顶,一般根据北疆气候,应在7月5日前完成大顶作业,采用化学药物打顶一定要考虑科学的药量。

3.深入推进棉花共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棉花品质。

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品种的选择原则是: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优质,抗逆性(耐低温、高温、耐缺水、脱水;恢复快,再生能力强),株型紧凑(果节短,结铃性强;叶枝少,主茎粗壮,节间短),适合于机采的品种。选择品种既要注重高产的同时更加注重棉花品质,同时要根据棉花共给侧需求,根据需方对品质的要求,确定棉花品种,为确保棉花按品种分开收获、储运、加工要求,一般全县品种不超过五个,一个乡镇不要超过三个,确保一个作业收获区域选择一个品种,种子要经过科学处理,并进行必要的精选,将种子中的较大杂质、烂种、畸形种子等清理干净,保证全苗是增产的基础。

总之,棉花产业既存在发展瓶颈,同时也存在综合效益提升的空间。一方面要规范综合技术应用和管理措施,扩大规模化种植,按照需方市场要求,提升棉花品质,另一方面,进一步稳定并扩大高产棉区面积,压缩次宜棉区面积和低产棉区面积,进一步提升平均产量。

作者简介:李光照(1963-09-)安徽省灵璧县。工作单位:玛纳斯县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职务: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副高),重点研究方向: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猜你喜欢
增效综合技术
仿生耦合风机叶片模型降噪与增效分析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研究
为英语作业增添快乐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