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9-11-13 04:36王胜观
对联 2019年12期
关键词:笔头方阵楹联

□王胜观

头顶高粱花,脚踩黄泥巴。如今的农民形象还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他们放下锄头,可以拿起笔头。拿起笔头,可以赢得彩头。

今年国庆前夕,首届中国农民楹联大赛颁奖庆典在山西运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六位农民楹联创作者,从一千多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摘得奖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标志着第一代农民楹联家的诞生。其时组委会还别出心裁,组织三个当地方阵现场竞技,他们是万荣通化镇方阵、闻喜寺底村方阵和河东楹联一百单八将方阵,队员们现场对句抢答,十分投入,气氛热烈。

深秋时节,笔者再赴晋南寺底村采访。寺底村2012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村”,村口高高树起醒目的大牌子。采访归来,温顺、李世民、潘开基等等操着厚重晋南方言“对对子”的联老汉群像,还在脑海里浮现。

寺底村里喜好对联者尽管身份不同,有退休教师,有老农民,有在外打工的,有自己做生意的,但他们的业余时间和精神生活,都与对联捆绑在一起。涵泳其中,反复摩挲,乐斯在斯,那种随心惬意由内发出。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联。过年贴对联是祈福,开业贴对联是招财。除此之外,对联还有强大的文学功能。我们曾试图用广告语推介对联,比如“两行文字,品读中华”,比如“对联短小,打开中国文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绝大多数联友来说,对联显然不可以作稻粱谋。但饱暖之后拿来赏玩,悦己,益人,不失为一种雅趣。

作为最短的文学形式和民俗样式,对联呈现的只是大海上的冰山一角,它海面以下的体量更加巨大,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宏深根基。学习对联牵引出来的读书习惯,以及对联的兴观群怨之于村风世人,都是应该肯定的。学习对联,对于我们树立对立统一思想、树立辩证思维和阴阳平衡的概念亦有旁助。幼时诵学对句和经典读物,对于宇宙大道、四时节令、人事伦常、花鸟虫兽、物产器皿等等都会有雅正之记忆,对做人作文还是今后进学,皆有裨益,可谓受用一生。

对联好比蜂蜜。蜂蜜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加上一勺,搅匀,生活会变得甜蜜而芬芳。

对联可以是一种生活。在晋南寺底村,在其他不少地方不少联友当中,赏学对联已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笔头方阵楹联
医护方阵
三十六个军官问题与欧拉方阵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小奶狗方阵”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楹联雅味
笔头和笔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