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礼赞

2019-11-13 19:35张运贵
金沙江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竹子

张运贵

我国是竹子的故乡。世界上有1500多种,我国有5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与湘江流域、华南与西南各地。最常见的品种有:毛竹、刚竹、慈竹、箬竹、淡竹、紫竹、黑竹,以及大熊猫喜好的箭竹等。

竹子用途极广:建园、盖房、服饰、医药、交通、用具、食物、文化、战争等等,均离不开竹。

竹子对人类的贡献,在原始氏族社会就有记载。 《吴越春秋·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生动记叙了狩猎的全过程。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苏东坡做了详尽叙述: “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形貌各异、特色有别,身材修长,体貌俊美,虚怀若谷,德高品洁。

慈竹,是挺拔的 “贡献竹”,因竹子对人类最为慈善而得名。小的有茶杯粗、大的有碗口粗,身长10米以上。长得挺拔高大,亭亭玉立。在竹类中,箬竹和慈竹的叶子最宽长,每张竹叶有四五指宽,比一个手掌还要长。每年端阳节,我们老家都用它包粽子。竹叶粽比粽叶粽更清香宜人,更润喉清心。它的蔑质特别细润轻软,坚劲柔韧,不仅一切农具、家具、炊具用它编织,而且能够结成粗细不同的竹索,或用它捆扎东西、或用它做缆绳。它更是造纸的上佳原料。由于它对农民的奉献最大,在四川农村,没有一户农家不种慈竹,可以说不种慈竹的家就不算农家。所有竹子的笋基本上都可以食用,但出于对慈竹的敬重与钟爱,农民从来不吃慈竹笋。

金竹,是小巧的 “玲珑竹”,色泽赤黄,身材矮小,每棵仅二三米高,一般只有指头大小粗。种它主要用于围栏、护院,阻止牲畜糟蹋庄稼和菜地,而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由于它的枝桠坚硬,常用它制作日常用具,例如清扫场院的笤帚等。

水竹,是秀雅的 “窈窕竹”,因身材细长,长得水灵而得名。高达三五米,一般也只有拇指粗,大的也不过酒杯粗。它柔中带刚,柔韧性强。主要用来搭菜架、做 “站棍”,即插在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番茄等蔬菜旁边,支撑瓜菜攀爬,更好地结果;又是农家自己编制凉床、做钓鱼竿等的好材料;不用时,捲捆叠扎,轻便好带。

黑竹,是憨厚的 “特质竹”,因竹身色黑而得名。身材不高,每棵仅三四米,枝干憨厚敦实,基本上与大酒杯相等,是制作乐器的特殊材料。在川东一带乡村,主要用它制作二胡、京胡等乐器的支架,以及用它预防疯狗。每到春天菜花开时,是疯狗最多的时候。儿时上小学,我们每人都要带一根黑竹在身边,据说疯狗一见黑竹就害怕,不敢近人身。是何道理?有无科学根据?我至今不知道。不过,带着它后,确实没有碰到过疯狗,偶尔碰到一两条,一见我们就夹着尾巴跑开了。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与我们手中所持黑竹棍有关?只有天知道。它的另一 “特殊”用途是,黑竹的竹膜是最好的笛膜与萧膜。根据管乐手说,没有任何一种竹膜能够代替它,用它蒙笛箫,吹奏出来的音色特美。

斑竹,是伤感的 “钟情竹”,因竹茎上布有紫褐色斑纹而得名,盛产于潇湘流域,是湖南特产。史书上多有记载。西晋张华 《博物志》中曰: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南朝任肪《述异记》中曰: “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悉为之斑斑然。”明王象晋 《群芳谱》中说: “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 “世传二妃将沉湘水,望苍梧而泣,洒泪成斑。”娥皇、女英,传说为帝尧的女儿,嫁给帝舜为妃。舜南巡时崩于苍梧,二妃闻之痛哭流涕,泪洒青竹,竹身尽成斑痕。哭后,投湘江而死,化为女神。又称江娥、湘娥,统称湘夫人。毛泽东最欣赏的唐代 “三李”诗人之一著名诗鬼李贺的名诗 《李凭箜篌引》中的 “江娥啼竹素女愁”,毛主席1961年所写 《七律·答友人》中的 “斑竹一枝千涕泪”等,都用到这一传说。这种竹子修长高大,可达十余米,是建房架屋、扎排造船等的上乘原料。

楠竹,是富态、丰满的 “伟岸竹”,在湘赣一带叫毛竹,四川叫楠,云南叫龙竹,是竹中最高大壮实的。茎竿粗大,小的有饭碗粗、大的有菜碗甚至海碗食钵的钵口粗,高达十数米,竹身颀长,挺拔伟岸,风姿绰约,全身是宝。竹竿是上乘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佳肴。人们熟知的 “玉兰片”,主要是用楠竹竹笋制作的。

罗汉竹,是圆实的 “靓丽竹”,身高仅有二三米,色泽金黄,竹竿不大,一般只有南方人通用的酒杯与茶杯大小。在竹类中,它的竹节最短,每节不过十厘米左右,竹茎浑圆,形似弥勒佛的肚腹,因而得名 “罗汉竹”。主要用来观赏、把玩,或制作手杖。用它制作的手杖,十分漂亮,人见人爱,如果在上面镌刻上花卉,更让人爱不释手。

竹子亭亭玉立, “身材”好、 “性格”好、 “修养”好、 “心态”好。它爱美、爱笑、喜歌、善舞。所谓 “笑”,从字的结构上看,从竹从夭,意为欣喜之极而前仰后合。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唱的名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美不胜收。

看到竹子,人们自然联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久而久之,劳动人民把竹子的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于是便形成了竹文化。

我从小爱竹。儿时,既没有竹子的知识,也不知爱竹的具体原因。长大以后才知道,是环境耳濡目染所致。最先,在我心中留下竹子美好印象的是我外婆家。外婆的家居村名就叫 “竹儿湾”,一听村名就知道,一大湾都是竹子,完全被竹林笼罩,称得上 “竹林深深锁农家”。幼年去外婆家,常在竹林里玩,追竹鸡、撵竹鼠、捉笋子虫来烧吃。笋子虫主要生在慈竹的嫩笋上,以嫩笋为食,形似蟑螂,但比蟑螂稍大,体态圆实,据说它健脾养胃,能治小儿积食。后来,生我养我的老家,也种满了竹子,院子也被竹子紧紧包围,也可称 “竹林深深锁春秋”了。

由于从小与竹子相伴,天长地久,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仰慕与爱慕之情。到后来,懂得了一些关于竹子的科学知识与文化内涵后,就更喜爱竹子。

我爱竹,爱它的豁达乐观、百折不弯;爱它的虚怀若谷、处世谦逊;爱它的坚韧不拔、立场坚定;爱它的乐于奉献、美化环境;爱它的伟岸挺拔、注意修身。

我爱竹,特爱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不论到哪里,我最喜欢去踏访竹林,进竹林去呼吸它那清香、清新、润肺的气息。我一见竹子就肃然起敬;而且心情开朗,神清气爽,心清意适,特别舒心。

我爱竹,竹子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养眼养心,而且全身都是宝。它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深刻的文化意蕴。

竹子的食用价值主要是竹笋。竹笋清香鲜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居家美味;还可制成笋片、笋干、笋丝等,是人们佐餐、送礼的喜好之物。竹叶、竹根、竹须、竹茹、竹沥都入药,清心凉血、清肺化痰,有多种疗效。

竹子的经济价值更高,竹蔑可以编制各种农具、家具、炊具,制造工艺品,诸如:竹笠、竹篮、竹床、竹椅、竹凳、竹筐,数不胜数;大竹可以做房梁、扎竹排、造船、建房等等。大量栽种竹子,是美化环境、绿化祖国的上佳选择,是农村脱贫致富一种最便捷的生财之道,所以深受老百姓宠爱。

我爱竹,更爱竹文化。在我国,人们常常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形成了独特的 “比德” “畅神”美学观。这一审美观渗透到松树、竹子、梅花身上,便被人格化为 “岁寒三友”,加上 “菊花”,则被誉为 “四君子”。

竹子更加深受历朝历代骚人墨客的喜爱。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魏晋时代有七位反抗旧礼教的文学名士,以嵇康和阮籍为代表,躲在竹林里面打铁、吟诗、作文,清高狂傲,放浪不羁,纵情饮酒,与朝政抗衡,世称 “竹林七贤”。

其实,不仅魏晋时代的文人爱竹,而且历代的文人都爱竹,留下了很多题吟。唐代除了王维,还有李商隐、李贺、杜甫、刘兼、元稹、白居易,宋代文同、苏轼,清代郑燮 (郑板桥)等,或有吟竹名篇问世,或有画竹佳作传世。

李商隐写诗颂竹子嫩笋的价值:“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刘兼写诗论竹子的风姿与气节:“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言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元稹用诗歌生动地描绘了青竹的形象和品格: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不同。”

诗圣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诗魔白居易 《食笋诗》: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诗佛王维,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套乡村别墅: “辋川别墅”,其中专门建有一幢他特别喜爱的 “竹里馆”,并吟下了一首佳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千三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赏读,并吟颂不绝。

宋代文同,在竹林丛生的山中置地构筑小亭,长年累月、昼夜不停地观察翠竹的变化,最后做到了画竹之前 “胸有成竹”,成了一代绘画名师。

苏东坡也深爱翠竹,在他四川眉山的故居 “三苏祠”四周,便全被翠竹掩映。他那首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完全把竹当成了一种高尚人格、崇高气节、谦虚品德的象征去认知、仰慕,学习、效法,不仅成为美谈,而且为众多骚人墨客追崇,更为世人传颂不绝。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更是酷爱竹。他种竹、养竹、画竹、写竹、论竹,向别人传授画竹的宝贵经验,堪称大 “竹痴”。他常用兰、竹、石作画赠亲友,有多首诗写竹子的优越。如 “一块石,两竿竹,小窗前,清趣足,伴读书,戛寒玉,夜灯红,窗纸绿” “不是春风,不是秋风,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雄”。最有名的是他对竹石高尚、坚劲品格的歌颂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垂,风吹不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竹子劲节虚心的品性中,注入体恤民间的疾苦之情,受到了广泛传颂!

郑板桥还有一篇同名短文自诉爱竹的原委: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百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自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其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

概而言之,竹有三德:

一日竹之韵,青翠挺拔,壮志凌云;

二日竹之性,不畏酷暑,不屈霜雪;

三曰竹之品,虚怀若谷,高风亮节。

现代人好竹,爱竹、画竹、颂竹的诗画更多,不再述说。

我四川老家屋后有一坡竹。20世纪60年代 “文革”内乱时,我回老家躲避武斗。成立 “革委会”后,学校通知回校 “复课闹革命”,由于当时不能按时领到工资,没有回学校的盘缠,我妈叫我爸砍屋后的竹子去卖,但他没舍得,只好卖了家里正在长膘、只有60多公斤的猪当路费。农民老爸对竹子的感情、疼爱与崇敬,由此可见一斑。

我真心希望人们多一点竹文化,多一点环保知识;都能像翠竹一样,做一个虚心、高洁、乐于奉献、勇于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人民的人!

猜你喜欢
竹子
竹如国
胸有成竹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抱竹子的大熊猫
大熊猫吃竹子
熊猫找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竹子和树聊天(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