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发展下对民航安全检查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9-11-14 15:54孔庆仪张会芝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安全检查人脸识别旅客

■孔庆仪 张会芝/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近20年来,中国民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2010-2020)》,预计到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数量将达到250个。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实施安全手段、应用安防系统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获得更安全的环境,安全防范技术是保证机场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当前,在智慧型机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下,新技术在机场中的应用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民航安全防范技术产业处于快速升级的趋势,逐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机场安防类岗位用人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本文从安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发,初探民航安全检查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民航安防技术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民航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服务未来三至五年民航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一、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安网联合商汤科技发布的2018年中国安防行业调查报告,安防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约0.8%,整个安防市场保持着15.86%的增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安防行业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模式在改变。主动应用和事前预警成为可能,通过人脸识别、异常行为分析、人数计数、音频检测等智能化应用明显显示出安防从将事后查证向事前预警前移的趋势,这些应用可以有效防止各类案事件的发生;视频浓缩、视频摘 要检索也全面提升了事后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大数据应用下的云存储和云计算也在为构建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提供有力的保障。安防从传统模式大踏步迈入智能新时代,从“事后追溯”、“人防”为主升级为“实时监管”与事前预防,“技防”为主。

二、安防技术在的机场安全检查中应用现状

(一)安全检查的基本要求

在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六十五条中,明确指出:民用机场应当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措施,保证机场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2011.01.08)第四章专门对安全检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对安全检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参见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检查部门(以下简称安检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则,通过实施安全检查工作(以下简称安检工作),防止危及航空安全的危险品、违禁品进入民用航空器,保障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财产的安全。”民航局发布《2017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48亿人次,同比增长12.9%,全国民航安检部门共检查旅客5.66亿人次。

(二)安防技术民航安全检查的中的应用发展

1、传统安全检查技术

传统的安全检查技术主要是以X光机和手持探测器、安全门等安全检查设备及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为主形成的安全检查模式。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旅客人数多,传统安全检查技术存在效率低、安检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

2、人工智能场景下的安全检查技术应用和发展

根据2018年安防行业调查报告,安防产品行业应用的占比情况,智能交通占比16%,仅仅落后于平安城市的22%,排在第二位,其中包含了民航安全检查技术的应用,智慧安检、生物识别、情绪识别、智慧周界、智能视频、低空防御、智能安保机器人等技术已经不断服务于平安机场的建设,提升机场的智慧化水准和空防能力水平。旅客和随身行李检查是全球机场安全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制约安检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两年来机场主要探索差异化安检系统和智能旅客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1)差异化安检系统

2019年两会期间,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表将推行差异化安检,缩短旅客安检排队时间。

所谓差异化安检,是指基于旅客相关信息数据对其进行潜在危险程度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用不同等级安全检查的安检模式。该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旅客的基本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信用体系建立“旅客诚信体系”,对旅客进行潜在危险程度划分。以深圳机场为例,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是以“大数据”为支撑,设有两道差异化安检闸机,第一道闸机位于国内安检通道的入口,主要目的是证件真伪判断、人像采集识别、人证合一精准比对、区域核验准入、系统提示分类分流、托运行李开包拦截、无关人员的拦截;第二道闸机是针对于信用高的常旅客,实现刷脸无感准入通行。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能为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大部分旅客可以避免进行开包检查、人身检查等二次安检,缩短了旅客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安检效率。

(2)智能旅客安检系统

区别于传统人工安检,智能旅客安检系统是人工智能与安防技术相结合,在安检现场实现了旅客自助验证、旅客过检信息自动集成功能、自动分拣安全行李与可疑行李、自动节能、自动回传行李托盘等功能。 以大兴新机场为例,智能旅客安检系统主要是由自助验证分系统、人脸识别分系统、自动传输分系统、信息管理分系统四大系统构成。其中自助验证分系统主要是引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完成旅客信息核验及人证比对,实现旅客自助安检查验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人脸识别分系统主要是引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在旅客过检时,完成无感身份识别以及人包自动绑定的功能;自动传输分系统引用自动物流技术,实现旅客随身行李传送、识别、安全行李与可疑行李的分离和空筐回传;管理信息分系统引用信息集成技术,统一分析、集成各部分采集的数据,从而实现对旅客快速、友好、可追溯性的智能安检操作。

三、安防技术发展下民航安全检查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

根据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标准,民航安全检查员是对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及其行李、进入候机隔离区的其他人员及其物品以及空运货物、邮件实施安全检查的人员。

(一)安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开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或在其他专业内设置相关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主要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从职业出发,培养符合民航安全检查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以我校为例,通过与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模式,共同管理,订单培养。面向民航业培养具有较强的民航安全技术检查、航空安全保卫、航空安全管理等专业能力,从事民航安检、候机隔离区安全监控、民用航空器地面安全监护等工作,适应现代航空产业发展要求,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二)安检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

根据安防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民航安全检查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发展,安检人员对新安检模式的适应和对新设备的使用操作是安检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安检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变化,如智能旅客安检通道加强了视频监控的功能,从而负责监控的安检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应当根据安检模式的调整进行充分和深入的调研、分析,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水平适应民航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服务未来三至五年民航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猜你喜欢
安全检查人脸识别旅客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人脸识别 等
云南:铁路圆满完成端午节旅客运输 发送旅客超96万人次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候车大厅的旅客
地铁安全检查相关问题思考
安全检查员
我是人
荣耀畅玩7C: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测谎仪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