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动理论视野下的贫困户内生动力研究

2019-11-14 01:56刘奇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新生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行动者内生手段

刘奇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过去5年,我们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和因内生动力不足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清醒地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攻克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解决长期贫困问题是脱贫攻坚的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长期贫困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贫困的持续时间长,二是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偶尔脱离贫困.长期贫困是一个个体5年或5年以上处于绝地贫困线之下.贫困文化理论对长期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刘易斯(Lewis,1960)认为贫困群体生活相对隔离,形成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通过贫困家庭内部交往而加强,子辈从父辈那里继承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使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导致长期贫困的产生,而贫困文化中最核心的是个体的贫困观念.因此,贫困观念导致长期贫困的产生.贫困观念是个体没有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以及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间的关联,从而没有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贫困观念主要表现在内生动力不足.内生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困扰贫困地区的严重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成为解决长期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社会行动理论分析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早期受韦伯影响,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1937年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提出"唯意志的行动论".他从"意志-环境"两个维度界定社会行动,提出"手段-目的"框架.社会行动涉及下列因素:

(1)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2)行动者目标: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3)所处情景:行动者面临的环境因素,包括行动的条件和手段.这些因素影响着目标和手段的选择.

(4)行动者观念:涉及行动者的思想、规范、行为取向等,影响着目标的确定和手段的选择.

(5)手段选择:行动者拥有的实现目标时可供选择的手段.

(6)行动:行动者就实现目标的手段作出主观的一切决定,它受观念和情景的制约.

帕森斯主要倡导的是主观性和选择性的社会行动概念,同时他指出,这一行动理论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因为行动者对目标的确定、手段的选择是随机的.而且对行动者而言,行动是主观的.

帕森斯通过综合霍布斯、洛克、涂尔干的观点,强调行动者主观选择时,也注意到了外在社会结构性因素对行动者的影响.但是,后来他偏向决定论的整体主义行动观.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尤其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手段-目的"概念框架,在今天仍然是有效的理论工具,对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

根据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在以贫困户为行动主体的社会行动中:

(1)行动者是贫困户:行动的主体.(2)行动者目标是脱贫.(3)所处情景是贫困户一般属于基础条件差、机会相对少的农村,国家在大力进行脱贫攻坚,对贫困户实行精准脱贫,实行优惠政策和措施.(4)行动者观念是贫困观念.(5)手段选择: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保障扶贫、残疾人扶贫、扶志脱贫等.(6)行动是贫困户成功选择一种脱贫手段,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满足中国绝对贫困线以上.

贫困户作为脱贫行动的行动主体,贫困观念对贫困户的影响尤为重要.贫困观念会影响贫困户对自己目标的确定和手段的选择,甚至,贫困户因为贫困观念而产生内生动力不足,不愿意去外务工,不愿意去进行改变来达到脱贫的目标.

贫困观念是影响贫困户手段选择和目标确认的主观因素,而贫困户所处情景是影响贫困户手段选择和目标确认的客观因素.而在促使贫困户行动,选择脱贫手段达到脱贫目的的过程中,贫困户自己的贫困观念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本文重点对贫困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来攻克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那么,贫困观念是个体没有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以及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间的关联,从而没有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贫困观念的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三个,一是没有清晰、准确、必要的内心假设,二是没有清晰、准确、必要的价值观,三是没有清晰、准确、必要的方法论.这里的内心假设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看法,强调的是个体的认识能力.价值观指的是个体能分清什么更好,什么最好,强调的是个体的选择能力.而方法论指的是个体知道如何去做,知道如何改进,强调的是个体的行动能力.

内心假设是贫困观念的基石,是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前提.因此,贫困户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内心假设尤为重要.可是,如何发现贫困户的内心假设?可以通过心理免疫系统的方式来看见贫困户的内心假设.第一步,贫困户的行为目标是脱贫,那么找到贫困户跟脱贫目标相反的行为,比如,痴酒、不愿意外出务工.第二步,通过这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找到这些相反行为对贫困户的好处,比如,彝族贫困户痴酒会给自己满足感,也是他们社会交往的方式.第三步,找到这些与目标相反行为背后贫困户暗含的想法.比如,彝族贫困户痴酒背后的想法可能是如果我不喝酒,就不能很好的融入身边人的生活中.因此,一旦通过贫困户与脱贫目标相反行为,发现他们内心不清晰、错误、没必要的假设,就可以通过修正他们内心的假设,使贫困户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内心假设.

在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内心假设的基础上,要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及提高贫困户的选择能力和行动能力.那么,如何验证贫困户的选择能力和行动能力.具备清晰、准确、必要的认识能力是做出正确选择和行动的前提.而选择的能力的关键是能区分什么更好,什么最好.行动能力的关键是如何去做,如何改进.通过贫困户在重大事件上的选择和行动,来找到其选择的依据和行动的方式,进一步对贫困户选择和行动就行分析.比如,就业的选择和行动,结婚的选择和行动,教育的选择和行动,消费的选择和行动.通过彝族贫困户在宗教消费的选择和行动,来找到其选择的依据使对自己文化的继承,进一步分析贫困户的消费选择和家庭主要的大项支出.

通过对重庆、云南几个县贫困户进行深度访谈,亲身感受贫困户所在情景,了解到贫困户的与脱贫目标相反的行为、重大事件的选择和行动和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对比在同一情景下,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和内生动力强的贫困户的差异,来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分析

2014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贫困户所处情景发生巨大的变化,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贫困户的"等、靠、要"的贫困观念却似乎越来越严重,这一心理甚至演变为贫困户眼中的合理诉求和普遍意识,"不要白不要、要了还想要"是其典型的心态.在此背景下,有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着政府的救助和补贴,久而久之对政府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第一、贫困户认识能力差,内心假设准确率低.贫困户的行动目标是脱贫,而与脱贫目标相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平时懒、不愿意出去打工、依赖政府的救助和补贴、不愿意去学习知识和技术.而这些与脱贫相反的行为会给贫困户一种心理的舒适感,他们用过去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现实问题,用以前晒太阳休闲的生活方式来面对脱贫攻坚的政策,这必然会导致有些贫困户不愿意去改变,依旧保持着贫困状态.而这些行为的背后是贫困户的内心假设,比如,如果我不去打工,政府也会给我补助的.

第二、贫困户选择能力差,往往在重大事件上做出错误选择.贫困户的一生重大选择往往就那么几次,如果选择失误或错过,就会严重影响他的一生.而重大选择主要有:教育、结婚、就业.而贫困户家庭往往不重视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视自己的文化思想水平,这就导致在教育这方面投入过少,选择失误.而在结婚的选择上,因为贫困户所在情景的环境不太好,往往需要高额的彩礼才能结婚,而在云南楚雄县地区贫困户的妻子跑掉的占比不少.贫困户在结婚上没有太多的选择,而结婚往往需要支付不少成本.在就业选择方面,由于贫困户不愿意去学习对应的知识和技术,所以只能从事一些农业、体力劳动的工业服务业等.如何在重大事件上做出正确选择对贫困户尤为重要.

第三、贫困户行动能力差,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贫困户也是想过好的生活,也是想脱贫.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他们所在的情景由于资源和机会有限,限制了他们的一些脱贫手段选择.而他们本身自己的贫困观念又进一步限制了自己.当他们想要去脱贫时,头脑中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就导致他们脱贫的想法不了了之.

三、 攻克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第一、形成贫困户清晰、准确、必要的内心假设.贫困户之所以会产生内生动力不足,是因为他们观念中没有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内心假设.因此,要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获得充足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资助,实现扶贫教育可持续发展,全而提升贫困人口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推行贫困地区教育资助补贴计划.其次,继续加强贫困地区教育设施建设计划.再次,推行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计划,实现扶贫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形式多样化.最后,加强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贫困地区宣传舆论工作.加强对贫困户的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宣传,建立贫困户不同概念间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加强正能量和文化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要赋予贫困户对脱贫的巨大刚需,不断重塑他们的大脑,提升他们的内心驱动力.

第二、帮助贫困户做出正确的选择,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选择将会影响贫困户的脱贫目标实现结果.政府应该提供给贫困户相应的选择培训,让他们学会如何抓住最主要的,抓住选择的必要条件,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贫困户一生的重大事件上,政府应该进行干预,保证其进行义务教育,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和技能培训.

第三、提高贫困户行动能力.针对贫困户不知道如何去做?要针对贫困户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果贫困户想要发展养殖却没有技术,不知道如何去做,那么此时应该对贫困户进行专业的培训,解决他的需求.要培养贫困户专注当下,勇敢走出第一步.要在村里形成良好的脱贫致富的氛围,大家相互影响、相互鼓励,一起实现脱贫的目标.

猜你喜欢
行动者内生手段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老炮儿”:离轨者的自我放逐
行动主义视野中的社会治理转型
政策问题建构:从追求共识到尊重差异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