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蓝有绿有白 通山通水通化

2019-11-14 02:44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5期
关键词:吉林省全市美丽

通化之冬

媒体印象:城市依山而建,人民临水而居,市区群山环抱,浑江穿城而过。登山俯瞰,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人城相依。原生态+新城市,北国山城,宜居胜江南。

专家点评:东北地区生态战略高地,既有北国山城的雄奇,又有江南水城的灵秀,大森林、大生态、新城市格局凸显,是北方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佟佳江穿城而过,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山水相依,是一座天然生态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67.15%,素有“绿色立体宝库”之称,是我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人参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中国中药之乡、人参之乡、优质大米之乡、松花砚之乡和滑雪之乡。五女峰、石湖、鸡冠山等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湾、哈尼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霸王潮、蝲蛄河等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风光旖旎,闻名遐迩。

近年来,通化市围绕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北东部中心城市和国际医药健康名城的目标,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民最满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通化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河长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八个专项行动方案》(1+8)、《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5)、《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5),在大气、水、土壤以及重点环境领域合力攻坚,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69台,60多台20蒸吨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淘汰黄标车4300多辆。强化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扬尘污染和季节性露天烧烤、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等工作。2018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护岸绿色行动、非法采砂治理、工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8项专项行动。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完成搬迁。全市86%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完成6条黑臭水体治理,4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5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90万亩,测土土样5000个,化验21400项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35%,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

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了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绿盾2017”“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市4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共9个自然保护区,共排查问题386个,已整改完成335个。

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格局。在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两轮督察中,中央督察组向吉林省反馈问题没有通化市的个性问题,吉林省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移交问题问责共177人,通化市没有被问责人员。

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2017年,通化率先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工作,突出整市、整县、整乡镇、整村推进,着力创建一批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全力推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63个、市级美丽乡村83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10万户。

全市实施19个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建设,覆盖267个行政村,实现了连点成线、点线面相结合的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建设省级示范村230个、省级重点村63个,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76个,完成投资16.8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高。打造了6个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魅力。

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

通化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中向南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吉林省“向南开放”桥头堡城市,更是吉林东南部核心区域。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贯通市际、连通城乡的公路网络。

全市已建成5条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通化市的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干线里程达到干线公路907公里,全面连接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车站、机场和边境口岸,通达重要乡镇、重要产业园区及主要旅游景点。全市建制村均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自然屯通畅率达到95.6%。其中贫困地区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93.6%。

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

2016年通化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是吉林省第一个提出创建生态文明市的地级市。市、县、乡镇、村庄同步推进创建工作。全市6个县(市、区)、59个乡镇、685个村,目前已创建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2个省级生态县。

通化县和集安市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是吉林省仅有的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柳河县、辉南县先后被命名为吉林省生态县,正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东昌区、二道江区正在开展省级生态区创建。全市88%的乡镇创建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乡镇,85%的行政村创建为生态村。

完好保存各类文化遗产

通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独立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本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2017年入选省级第四批非遗项目6项,2018年入选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8人,2019年入选省级第四批增补项目3项。传统节日群众性主体活动如朝鲜族掷柶活动、朝鲜族大联欢等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吉林省全市美丽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