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姑苏看得见、听得着、记得住的烟雨吴中

2019-11-14 02:44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5期
关键词:吴中区吴中太湖

吴中湖滨湿地

媒体印象:太湖是江南之母,吴中是太湖之心。以园林、古镇、古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是苏州山水的精华,以昆曲评弹、苏绣缂丝、核雕砖雕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是吴地百姓的精神之根。由吴中望江南,每一方地域山水,每一个历史段落,都是一幅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画卷。

专家点评:吴中是苏州市的颜值担当,拥有苏州60%的太湖水域、40%的太湖岸线和80%的山体林地,保护太湖山水是吴中的政治责任。这意味着吴中的发展模式必须是绿色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吴中做到了。经济高度发达,人文厚重,环境优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高,人们生活品质好,吴中找到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苏州市吴中区滨临太湖,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和五分之四的苏州丘陵山地,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分别占苏州市、江苏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的60.6%、8.1%,是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吴中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生态惠民新路径,争当“两山”理念的践行者与引领者。在人民日报发布的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吴中区分列第9位、第10位和19位。

坚持生态优先,提升环境质量

太湖山水是吴中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太湖山水是吴中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吴中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苏州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的殷切嘱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生态治理,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入130亿元。

从严管控生态红线,强化湿地保护、芦苇收割管理、蓝藻打捞水草养护、沿岸水体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

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以来,已有659个自然村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惠及5.4万农户、21万农民,投入资金达27亿元。沿太湖区域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的标准化污水处理体系基本形成,镇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体系全面推广。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体化开展生态综合修复,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恢复、东太湖综合整治、退垦还湖、沿湖生态防护林等建设。累计建设林地、绿地总面积达35.1万亩,陆地林木覆盖率达到35.8%。大力整治太湖网围,网围养殖面积从22万亩压减到4.5万亩,今年实现全面清零。

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省控以上河流断面优Ⅲ类比例达到85.7%,无劣Ⅴ类断面;2018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为72.9%,同比上升6.2%。;省级生态红线考核成绩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镇、市级以上生态村“满堂红”,今年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依托生态资源,助推绿色发展

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打造“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助推绿色发展。

以中心城区和太湖新城为核心优化中心城市核,聚焦现代服务业和产城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发展先进制造轴,推动高端制造等特色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以国家级度假区和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太湖生态文旅带,促进农文旅深入融合、特色错位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在全国率先建成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量达211只,碧螺春茶、东山白沙枇杷等美名远播。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为契机,坚持主导产业高新化、传统特色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稳步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5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

全域打造生态旅游,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古镇古村保护,构建政府、企业、老百姓联合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良性互动。鼓励各镇村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东山“纪录片小镇”、金庭“健康生态湖岛小镇”、光福“渔港工艺小镇”、香山“文旅商特色小镇”、甪直“国家慢城”等一批特色小镇成效初显,东山杨湾西巷“青蛙村”、舟山“核雕村”、横泾上林“乡根东林渡”等一批特色乡村脱颖而出。

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0亿元,增长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8家,高新技术产值达74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万元和3万元,同比增长8.1%和8%。

创新制度保障,夯实“两山”基础

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省内率先出台《吴中区绿色发展纲要》,积极开展生态红线承载力研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多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积极开展环太湖生态涵养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率先探索并不断完善板块差异化考核,对环太湖地区加大生态建设考核指标权重,降低农村和环湖地区财政增收、拆迁安置、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分值,引导环太湖地区把发展重点放在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和富民增收上。

率先在省内推进生态补偿,自2010年以来,累计拨付市、区两级生态补偿资金7.87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环太湖启动推广以建设“减法”换生态、效益“加法”的环太湖“加减法”。鼓励环湖地区大力推进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腾出的空间指标有偿调剂给区内重点开发板块,一并解决环湖板块财力薄弱、经济板块空间紧缺、合理配置地价级差三大问题。对指标调剂所得收益,明确60%专款用于环境建设、耕地保护,40%纳入区级产业基金,以固定年利率保底分红,保障环湖地区获得稳定收入,推动环太湖地区内生发展,使太湖山水加快成为新时代吴中大地的“最靓颜值”。

猜你喜欢
吴中区吴中太湖
《太湖冬景》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太湖茭白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生扭吴中之拍”与“真诗只在民间”的深层次自洽——李开先《宝剑记》“不娴度曲”说新读解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吴中逸、姜水舟作品
太湖三白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