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让学引思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14 13:52祁月娥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数学策略

祁月娥

【摘    要】  “让学引思”走进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配合,都需要调整状态,提高对其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思维拓展;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让学引思;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新名词“让学引思”逐渐步入教学教育中来。“让学引思”,顾名思义即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转变传统陈旧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主体地位。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本身无论是知识理解还是运算,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阻力,而教学策略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基于此观点的课堂教学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让学”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教育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抓起,为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实现“让学引思”。由于数学独有的特殊性,对于数学学生存在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辩能力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就直接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使得教学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另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学生分别在哪个学习阶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帮助落后的学生夯实基础,能力强的学生稳固基础。“引思”就是开放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

例如,在讲到《平面向量的加法》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定下教学目标: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法则,会做图运算。这是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是必须要达到的标准。接着由老师讲解例题,巩固所学内容,如“已知P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以下向量,①:向量PA+向量PC ②:向量BC+向量FE ③:向量PA+向量FE”这三个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体现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加法的平行四边型法则。有的例题设定两个问题,一般第一个比较简单,运用简易的运算就能得出,比较适合考验学生的基础;而第二道题一般适合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论是哪种类型和难度的题型,教师都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能够慢慢从简单过渡到复杂,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二、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思维拓展

数学学科的知识本身具有灵活思辨性,要求学生要善于开动脑筋,敢于开动脑筋,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而这些的达成都建立在学生拥有比较好的思维能力上。教师不仅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上,还要让学生接纳更多的拓展知识,引起“大脑风暴”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翱翔,不断容纳更多有效的、有用的、有益处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如获至宝的感觉。通过练习,学生不断实践,不断接受锻炼,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拥有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试错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解题思维。这一阶段,教师要以一个稳重的指导者自居,要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给予学生主导者的权利,充分实施“让学引思”理念。

以《数列的实际应用》这一课为例。课上,教师先创设一个生活问题的情景,“某企业的运输分公司为了提高运输量和工作效率,计划购买几辆新的卡车,总价为150万元,企业打算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网上购买。由于运输分公司向企业财务部申请的是内部无息贷款,所以在还款时无利息产生,企业给了付款方式:首付款10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比前一年多付7000元。那么该企业的运输分公司若使用此种付款方式,大概几年能够还清贷款?”引入生活实际问题,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

三、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人的自主学习潜力是无上限的,可以无限地发掘。普通人在常态下潜在意识占百分之九十,可利用思考的空间很大。因此,教师如果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教师可以从概念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思维,进行“大脑风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小组内讨论,充分发挥团体的优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填补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空白。教师在这里是一个引导者,不仅要像帆船手一般,还要像一个监督者,不断提醒学生审视,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向思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去尝试反向思考,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学习函数时,经常见到类似题型:“当m取多少时,抛物线y=x2+(m-3)x=2m-9的顶点不在第四象限。”对于这类型的题,如果从正面解决,不在第四象限,那就是在第一、二 、三象限,这样一个个象限分析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假设顶点在第四象限,那么就先求m的范圍,最后再取其补集。这种方法不仅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从上面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让学引思”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主体的身份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配合,都需要调整状态,提高对其的关注。教师要把教学重心从自己作为主导向以学生作为主体转移。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监督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斌.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6(04).

[2]范信斌.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3]乐志刚.浅析情境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弧度制教学为例[J].中等职业教育,2011(02).

[4]易江秀.浅谈创设数学情境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1(Z1).

[5]李三平,朱瑶.简论数学情境教学的认识论基础[J].当代教师教育,2015(04).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数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