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学力培养”视域下“百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新思考

2019-11-14 13:52潘明珍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潘明珍

【摘   要】  小学阶段,数的运算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常说“赢在起跑线”,但真正关注低段一年级数的运算教学的不多,很多人因为数据的简单,不经意间忽视了这一段内容的学习。事实上,一年级的加与减是今后大数加与减、二年级学习乘和除的基础,更或是学习小数、分数等不同形式数的运算的必须。因此,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展开,注意学习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的有效类比、迁移,学生就能从学习之初就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从而逐步拥有自主发展与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  运算教学;学力发展

现行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材下册共有六个单元,其中有三个单元为数的运算,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6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合计 41课时,占全册总课时57课时的71.9℅。由此可见,“数的运算”在本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者,如果能在教学之初,理清数与式之间的关系,了解每一类课的基本教学结构,教师就能更好地“以不变应万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数学知识良好的育人价值。同时,借助知识的载体,沟通关联,便能初步提升学生发现结构、灵活运用结构的能力,逐步培养师生的结构化思维,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数学学习也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发展与生长。

聚焦这三个单元,我们发现当下的教学,设计缺少长程构建,单课研究多,关联思考少,学生难以掌握自主研究的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运算教学的类型结构缺漏

就百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教学而言,它们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以及大数的加与减,甚至是更高级运算乘与除的基础。在这个举足轻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为学生的知识结构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知识的框架性和知识的方法性结构,注意在单元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注重整体感悟百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基本类型,但实际的教学现状是难有大单元意识,只有一个又一个零碎知识点,立足于学会计算的低标研究。

二、运算形式的内在联系遗失

数运算就其运算形式而言,主要有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20以内的加减运算和整十数的加减运算主要以口算的方式进行。如“9+4=?”口算时可以利用数的分与合,将4分成1和3 ,9和1合成10,10和3合成13,即采用“凑十法”;“13-8=?”则采用“破十法”,10-8=2,2+3=5。毋庸置疑,20以内的加和减口算,是今后竖式计算、简便计算等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教学中,一定要融会贯通,课堂中密切勾连不同运算之间的联系。细细地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们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点状的教学,指哪打哪,头一节课要么全是口算,要么全是竖式计算,要么全估算或者简便计算。百以内加法和减法竖式学习时,也没有横着写算式的要求,故教学不到位,也就更不可能有横式与竖式之间的沟通,简算和估算的教学,割裂了运算各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算难易的分解程度商榷

仔细阅读教材我们发现:第四单元“百以内的加与减(一)”主要教学口算、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低,学生容易轻视,且因为思维难度不高,学生挑战欲望不强,学生的学力提升就不是很大。可是,第六单元“百以内的加与减(二)”,则全面接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管类型上只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但密集的、难度较高的计算一下子扑面而来,一年级的学生还是有着诸多困难。不少学生方法不会,算理不清,计算正确率比较低,只能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来强化和巩固。可见,正因为把所有高难度的习题集中到了一起,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不好,教材内容分解可议。

于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将教材进行结构化梳理和调整,使其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立足学生的发展,深刻体现本阶段“数运算”教学的育人价值。

四、有效重组  开拓学习的深度

在百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学中,我们首先对学生在2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学习中积累的已有经验进行激活和利用。同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悟了背景框架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和把握整体背景框架中的每一部分知识。所以,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数的类型,让孩子们自由组建算式,从而引导归类,建立和了解百以内数加减法的所有基本類型。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教材重组和单元整体策划。在重组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数运算教学中基本原则以及所蕴涵的重要育人价值。

五、精心设计  提升作业的实效

日常教学中,我们利用集中教研,学习研究单元每一课时每一道练习,以此确定所有课时的安排、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整合过后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新课没有配套练习,书上练习没法使用,最后聚集多个重复练习等等。首先我们在每一节新课中都精心编排配套课堂练,主要有新课的算理理解、书中相关的精品练习、灵活运算等几个形式。其次,对于书本中的一些配套练习,我们不是集中留到最后去处理,而是在练习教学中就进行及时渗透。最后,把所有讨论好的课堂练和书中练习调整,做到方案前置,成品在新授前。

六、方法选择  注重全面的融通

众所周知,百以内数的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在运算定义、运算算理、运算法则等方面具有类比的结构关系。学生如果掌握了百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的方法结构,就有可能主动迁移到百以内数的减法运算学习之中。如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利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利用分拆凑整进行计算的方法;以及这三类算法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再如数运算教学中强调四算融合,教学时我们则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在日常的新课中,利用练习进行四算融合,让学生感受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竖式,什么时候用简算,培养学生灵活选择的意识。

实践表明,这样的基于问题而改进的数运算教学,教师从长程的视野纵观教材,教学之间密切关联,每一次计算教学既有共通性又有递进性,不仅为结构化教学提供了支撑,更是顺应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结构,可持续发展力量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