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9-11-14 13:52徐春雷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班化有效教学小学

徐春雷

【摘   要】  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排除万难,克服环境与教学设施方面落后带来的不便与困难,不断优化课堂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也不断地优化,尤其是农村,从原来的将所有学生统一在一起不分班式教学,到现如今的小班教学制度,课堂的授课形式得到了充分的优化与升级。但农村教学资源毕竟不够充足,且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也普遍不太高,因此,就造成了农村小学小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方面,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一直止步不前,这对实行振兴农村战略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提高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性,是现下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与学生文化程度的重要教育目標。通过改变与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课堂便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

一、教师加强备课,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

想要改变现下固有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形式,首先便需要教师在备课方面加强准备。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方案与备课的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备课方面,教师一定要慎之又慎,在总结之前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教训和学生的上课情况后,认真思考,探究出最适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教师达到提高学生课上知识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在为《元、角、分》一课备案时,加入一些更具有趣味性的元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记忆教材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内容,更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接受能力,锻炼学生对于课上所学知识的接受与灵活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如果在教授《元、角、分》一课时,加入儿歌,如:“元角分换单位,大换小添一个0,大换小减一个0,元是大哥站前点,角是二哥站后点,分是三弟站最后”或者“元加元,角加角,要是角比10 要大,请你换成几元和几角;元减元,角减角,要是几元减几角,请你换成角减角”等之类趣味性的儿歌,帮助学生更轻松有趣地学习数学。

二、利用有利条件,进行户外教学演练

农村教学设施不齐全,缺少多媒体与互联网的辅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困难些,很多的教学材料与教辅类题型都没办法为学生展示出来,导致打造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高效课堂的展开工作很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另辟蹊径,找到可以填补课堂多媒体空缺的不足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拓展思维,活学活用学到的知识。比如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并且农村环境优美、地势开阔也正适合进行户外教学,教师只要将这个特别优势合理地利用到教学模式中来,一定会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带来帮助,并弥补农村教学条件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教授《认识方向——测定方向》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上需要学生初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待学生对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掌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下一步教学方案——户外教学演练。在户外教学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关于方向判定的知识。小班教学班上人数较少,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的形式,先由其中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方向,并指出要向目标方向移动几步,剩余两人便要按指示进行移动,先由三个学生之间来判断移动的对错,最后再由老师做最后的判定,三个学生可以轮流当指示的一方。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活动公平公正开展。这样的户外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同时还拓展了自身的思维,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弥补了教学资源上的短缺。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锻炼思维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与掌握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去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培养学生积极利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在所学的课程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与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轻松更有趣地学习数学。因此,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探索。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时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在丰富自然环境的熏陶下,想象力不断丰富,教师就需要抓住这一特点,以想象力为入手点,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与创造力。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对学生提出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问题,比如:“长方体有几个边、几个面?几长几短?”“正方体有几条边?几个面?它们是否都相同?”等等,诸如此类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问题。在了解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动手能力与想象力,利用较厚的纸张做出一个正方体或者正方形,以此来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灵活性,帮助教师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更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课堂。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排除万难,克服环境与教学设施方面落后带来的不便与困难,不断优化课堂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掌握程度所发现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增进对教学模式的探究,从而打造高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小班化有效教学小学
小班化的“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