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区域活动组织的探究

2019-11-14 13:52钱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主规则

钱星

【摘   要】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区域活动组织要有三种意识:一是规则意识,二是自主意识,三是有序意识。这样才能让区域游戏更好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规则;自主;有序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课程游戏化是每一位幼儿教师追求的理想教学状态。在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幼儿教师总是渴望自己的幼儿教育行为能够在游戏中完成,从而促进幼儿可以快乐成长。那么,如何在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可以高效進行呢?笔者认为,在立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组织区域活动要有三种意识,才能让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可以高效进行下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规则意识渗透在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按规则处理问题,才能达成自己预想的任务。所以规则意识要从小培养,要让孩子从幼儿园就要有规则意识。这样,无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才能依据规则做事情,才能融入到一个集体之中。但是,就目前的幼儿现状来看,他们的规则意识淡薄,因为这些幼儿在家中就是小太阳,他们要什么大人就会给什么,自我意识比较严重,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成为幼儿教育的一大难题。区域游戏是幼儿在一起的自主群体活动,它需要在一定的规则背景下才能有序完成。所以,在区域游戏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当小朋友违反了游戏规则,即使他再闹,也要让他明白是自己不遵守规则才会这样的,从而发展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这样,有利于幼儿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当幼儿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其他小朋友时,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并学会换位思考,从而让区域游戏可以更好开展下去。比如,在音乐区域活动时,有一位幼儿占据舞台不下来,按要求是每一位幼儿轮番上台表演的,他却不想让其他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小朋友拿他没办法。这时候,教师就要出面了,因为如果这样纵容下去,是对别的幼儿一种不公平的表现,同时也会造成这名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滋长,更不利于他的成长。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迅速调整了区域游戏策略,把舞台表演变成好朋友唱玩,让幼儿找自己最想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一起练习唱歌。这种安排的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一位幼儿去找强占舞台的幼儿一起玩。这时候,他在舞台上因为没有朋友在一起玩竟流泪了。我走到他面前,轻轻地问他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愿意与他一起玩,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太霸道了,不应该占着舞台不放。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站起来主动走到舞台中间说:“对不起大家,我不应该占着舞台不放,你们不能不要我呀,谁想上来唱就唱吧!”说完,他走下了舞台。我也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对小朋友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最终,小朋友们又可以轮番上台表演了,同时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也更强了。

二、自主意识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自发性的活动。我们只有彰显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制约,他们的自主意识还比较弱,许多教师也担心幼儿年龄太小,没有主动作为的能力,这就造成了许多区域活动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要求下进行的,幼儿在教师设定好的范围里活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教师都有一个严密的要求。这样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孩子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几个活动内容而活动,他们只是活动的搬运者,而不是活动的创造者。基于课程游戏背景下的这种区域活动,也违背了游戏的初衷,非但不能更好激发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还会让幼儿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所以,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我们要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要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进行自主创造活动形式与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组织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也许是稚嫩的,但它却是幼儿思维的成果,这也远比我们教师的安排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组织数学区域游戏时,我并没有给幼儿安排相应的区域游戏内容,而是直接给幼儿呈现一些数学材料,比如串珠子、小瓷砖、积木、卡片等,让幼儿自主去观察这些材料,然后自主活动。幼儿在串珠子时,他们就会思考不同的珠子串在一起更美观,这样就培养了幼儿的数列意识。幼儿在搭积木时,也考虑到了几何知识与计算。这样的自主行为更能促进了幼儿素养的发展。再比如,在美工区域活动时,有一次我只是给幼儿提供一些乒乓球,让他们自由创造,有的小朋友绘画,有的小朋友搭建,呈现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来。这些都是幼儿在自主意识下的活动成果,如果他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是不可能会创造出这么多的作品来的。

三、有序意识

在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是比较多的,由于幼儿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所以在活动完成之后,材料到处都是,这些行为习惯不利于幼儿以后的成长。因此,在区域游戏时,我们要培养幼儿的有序意识,在提供给幼儿区域活动的材料时,要进行有序地摆放,每一个材料摆放的位置要固定。我们可以将区域活动材料进行区分,然后摆放在不同的地方,从环境中培养幼儿的有序意识。比如,在数学区域中,我把计算类、几何类、图表类等等分开摆放,并对每一种材料都进行标识。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会在不同的地方有序地找到材料,同时在活动结束之后,再归还到原来的地方,让幼儿从小就拥有了有序的意识。

总之,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组织,既不能放任自由,也不能限制过多。我们只有让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具备规则意识、自主意识、有序意识,才能保证区域游戏可以更好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德锋.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M].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01.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猜你喜欢
自主规则
拼音书写规则
“90岁”女人写下的20条人生规则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