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始

2019-11-14 13:52徐冰蕾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渗透科学

徐冰蕾

【摘  要】  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严谨周密科学精神;在教学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在小组合作中,养成互助合作团结精神,以此尝试在小学科学课上实现德育渗透。

【关键词】  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科学;德育;渗透

教育部在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作为基本原则,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块。包含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相契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培养起来的,围绕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堂上可以德育渗透的范围非常广,尊重证据、大胆想象、创新实践、热爱祖国、亲近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自觉守纪、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善始善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现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严谨周密科学精神

科学课上的知识,许多都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孩子们像一个个“小科学家”,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判断和推理出来的,学生严谨周密的科学态度,是在一次次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学习五下《热》单元《传热比赛》这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比较粘在铜、铝、铁三种不同金属上面的火柴棒,谁最先掉下。因为没有找到纯铜,我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的铜条就是普通的电线里剥出来的铜丝。部分孩子预习了课文,知道铜、铝、铁三种不同材料的导热度不同,铜的传热速度最快。在熔蜡比赛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给我的答案出奇地统一,铜的速度最快,铁最慢。有一些小组,我明明看到是铝丝上的火柴棒先掉下来,可他们还是很坚定地跟我说是铜的传热速度快。他们还为“输”了的铜找原因,可能是粘的时候蜡涂的有点少,可能是铝丝比铜丝要细一点点。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实验一下,最后孩子们通过再次尝试,发现,铜棒1〞75,铝棒1〞55,铁棒2〞35,实验数据说明,铝棒的传热本领是三种物体中最好的。难道书本出错了吗?这个时候,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告诉孩子们,我们课堂中实验用的铜片并不是纯铜,所以它的传热速度比不上铝。一次次的翻转,让孩子们明白每一次实验都需要认真地观察、判断和推理,需要严谨周密的科学态度。

二、在教学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科学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发展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能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教材中就有许多课文是包含这些思想教育内容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在学习六下《宇宙》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时,给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的时事,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透露,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着陆,后续着陆器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实施科学探测任务。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一号”,从“嫦娥一号”到目前已经试验了T1试验器的“嫦娥五号”,从“天宫一号”在太空中飞行六年半后结束历史使命,到新一代的空间站核心舱对外公开,中国正踏着坚定的脚步迈向太空。虽然我们的技术水平与美国、俄罗斯两大太空强国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正在通过不断地自主研发航天技术,与浩瀚的宇宙有更多亲密接触。

在教学的点滴中,通过实例,具体、形象、生动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

三、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担当

在科学课本中,有许多的与社会责任意识相关的知识点,如教材中有关生命世界、环境与我们、生物的多样性,都有许多值得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的。《垃圾的处理》是《环境和我们》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在通过一天垃圾的调查认识基础上来了解垃圾的处理。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对教材中的环节进行了调整,除了结合前几课学生的实践调查“你家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还通过垃圾照片和数据的呈现抛出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会造成哪些影响?如何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问题:设计并建设一个垃圾处理中心。师生针对处理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再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分享,使全体学生都能亲历探究过程,科学地去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最终积极地投身环保活动。因为看过大量垃圾堆积图片,学生切身感受垃圾污染产生的严重影响,激发他们以“设计和建设一个科学垃圾处理中心”为目标,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处理中心活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工程思维。

整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垃圾大量产生后堆积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垃圾堆积问题的科学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最关键的是,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不再光喊口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在小组合作中,养成互助合作团结精神

人是社会的人,没有谁可以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会让学习、工作事半功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其中有一项,即需要拥有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实验过程是个别同学的“秀场”,指挥是他,操作是他,记录是他,汇报还是他,部分同学仅仅只是看客。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分小组之外,小组内的分工也进行了细化,在一个小组中有组长,负责总控,还有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和汇报员。有了分工,实验操作过程中就能各司其职,不会你抢我夺,或者甘当看客。汇报时,我也总要追问一句“其他成员还有补充吗?”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奖励时,以组为单元,而不是奖励个人,让同学们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愿意合作,也会合作。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深入挖掘教材中需要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容,使德育能润物细无声。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内化”——动之以情、“外强”——導之以行,这是一条小学科学教学渗透德育的路子。在科学教学中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自然有机的德育渗透。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永久效应。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渗透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科学拔牙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