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礼仪观念,培养文明学生

2019-11-14 13:52朱海燕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礼仪文明小学生

朱海燕

【摘  要】  小学生是文明之花,需要浇灌。小学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管理中渗透文明教育,让学生懂得礼仪廉耻。本文从环境的构建、活动的安排以及制度的坚守等方面具体谈了实施策略,意在唤起学生和家长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品质优秀的少年。

【关键词】  小学生;礼仪;文明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的民族以礼名天下,君子有礼,方可治天下。礼仪教育在小学阶段必不可少,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不能离开礼仪教育。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不能将成绩看做是首要教学目标,而应立足未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文明的小学生。当前社会,恶语相向、尊卑不分、礼仪鲜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些将成为了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污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来提升小学生对于文明的关注度,将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得以践行,这才是教育该做的事情。

一、创设环境,营造礼仪氛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室的文化渗透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很有益。作为一个班主任,班级文化的布置非常重要,在班级文化中渗透礼仪教育,学生就可以在无形中得到影响。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非常关键,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健康的人生之路,是每个班主任的责任。

例如在班级中,教师就将礼仪氛围的营造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每天早上教师都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向他们问好,他们也向教师问好,这样的一个和谐有礼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在班级中,教师设置了图书角,里面放《弟子规》《道德经》、《成语小故事》等具有礼仪价值的书籍,让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这些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去感受礼仪。不仅如此,教师还制作了板报,将有关文明礼仪的一些小故事写在了黑板上,使学生能够每天都看到,无形中就会受到教育,就连班级的窗帘教师都设计了弟子规的样子,将文字用带拼音的形式印在窗帘上,使学生能够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礼仪的教育。在这样的一个班级环境中,师生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都可以感受到文明带来的影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师每天都可以看到文明之花开在学生的心间,这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荣耀。

知礼仪,方能懂人生,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实际的文化氛围,可以将这些礼仪教育放在日常生活中醒目的位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一些与礼仪有关的名言等都可以作为班级环境构建的依据,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中获得熏陶。

二、结合生活,开设礼仪讲堂

教育源自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教育没有生机。在小学礼仪教育中,同样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细节入手,为学生做出榜样。当前很多的小学生在家是娇生惯养的公主或者王子,他们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不屑一顾,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开展系列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于礼仪的关注度,感受文明的硕果。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礼仪卡片,让他们在随时随处都可以学到礼仪知识,从站姿、坐姿、行姿入手,告诉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例如在班级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去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每天教师都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三省吾身,“今天,你说谢谢了吗?”“今天,你帮助别人了吗?”“今天,你做了哪些值得称赞的事情?”问题每天都在换,学生们也在这样的问答中与教师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情感。教师还借助课堂来展开礼仪教育,每天上课前的五分钟都让学生去讲一个礼仪故事,引导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之美。教师将这些内容都用手机拍了下来,制作成照片或者视频,挂在班级中或者发给学生的家长,这样集体就形成了一种文明之风。除此之外,教师还与家长进行亲密互动,使家长们能够重视礼仪,重视学生的品质培养,在班级的微信群里,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让家长们学习,我们一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

文明需要传承,精神需要承继。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的人生没有短板,这也需要教师的全情付出和认真钻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会学生为人处事之道,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

三、量化测评,规范礼仪标准

每个小学生都渴望着被关注,教师可以借助他们的好胜心理开设文明礼仪养成课程,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正视礼仪,规定好标准,让学生去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然后对此进行量化赋分,为那些优胜的学生颁发点赞卡、小红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就会将文明礼仪制度发扬光大,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教师定期对量化的结果进行统计,采取鼓励性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实现礼仪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文明的教育中获得人格的发展。

例如在班级中,教师就采取了这种机制,设置了文明礼仪制度,让学生熟记。当然这些制度在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也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一种主观性的接受状态下去接受教育。学生接受后教师就采取了量化的形式,细化管理,每一条每一项都做出了说明,每天都有一个文明班长来对大家的表现进行量化。当然,班长是实施轮换制的,这样大家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当表现好的学生获得点赞卡的时候,教师就给予一些小鼓励,比如说得到点赞卡的可以换座位一次,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些举措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大为增强。

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利用这个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文明教育渗透进去,在得到教师认可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满足,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就会焕然一新。利用好班级阵地,栽种文明之花,我们班主任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总之,作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迫在眉睫,既是历史使命,也是为师之本。礼仪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承继,是打开教育之门的钥匙,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在班级中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多彩的活动为文明礼仪教育保驾护航。明确制度,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其中,根植文明之花,开创教育之路,让学生的心中常驻真善美,永远懂礼仪、明事理,成为优秀少年。

【参考文献】

[1]张吟年.礼仪教育的資源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玉清.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礼仪文明小学生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对不文明说“不”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我是小学生
文明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