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仪式教育发挥育人价值

2019-11-14 13:52蒋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

蒋琴

【摘    要】  开展仪式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探索有益的仪式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阵地。在这个阵地的构建中需要班主任与家长亲密沟通,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仪式氛围,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主动地接受仪式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仪式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班主任;小学生;仪式教育

“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是通过仪式感来实现的”,在小学生中开展仪式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种延伸。我国是礼仪之邦,而庄严的仪式感可以使小学生受到一种精神的洗礼,获得精神上的成长。选择适合学生的仪式教育,通过这样的形式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完善他们的精神品质尤其重要。作为小学班主任,首先要懂得仪式教育的重要意义,精心地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儀式来对其进行精神品质教育,让成长在无形中进行,润物无声般的开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仪式教育不仅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还有全体性的特点,教师在设计仪式活动的时候要关注每个个体,创建浓重的氛围,借此实现育人目标。

一、创建意识氛围,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

仪式教育需要意识氛围的构建,才能打动每个学生的内心。作为小学生,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尤其重要,这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而仪式教育却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庄严的环境中感受到那种神圣的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意识氛围的构建上,班主任可以先让学生针对仪式的内容进行前期准备。无论是环境的构建,还是学生心理的期待,都让学生走在前面,使其能够接受这样的仪式,感受到仪式带来的一种正规化教育。

例如在带的班级中,教师充分地利用仪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在升旗仪式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在课下去搜集相关的爱国故事,大家集体来研究升旗仪式演讲稿,教学生们学唱国歌,感受他人爱国情怀的同时,自己内心也受到感染。除此之外,教师还详细地向学生示范升旗仪式中该具有的仪态,让学生去探究国旗是什么。在每次升旗仪式之前,教师都组织学生去研究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我们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大家在积极的讨论中,去探究升旗仪式的深层意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仪式就有所期待,这样的仪式教育才能具备有效性。

每一次仪式教育,班主任都要为学生做足功课,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对这种仪式重视起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氛围的构建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要把握好每个主题的深层内涵,去探究它的实施策略和有效性。

二、尊重学生主体,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

仪式活动是一种开展德育的阵地。在仪式活动中,班主任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用一种适合的教育方式去开展教育活动。当前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仪式教育的德育作用,开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仪式教育,但是有时却是盲目的,没有认识到活动适用的年龄段,这样的仪式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作为小学班主任,利用中队的仪式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开展仪式教育的时候,教师就充分地利用了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找寻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愿意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只要有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学生们都不愿意亲近这样的孩子,于是教师鉴于这样的现状,积极地开展了有关友情的“手拉手,向前走”教育仪式。在仪式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友谊的典故,进行精神上的教育,而后在仪式开展形式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让学生欣赏国学中的拱手礼,学习谦逊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感受古人的礼仪,整个班级的同学一起来做这个动作,然后大家将手牵在一起,一起奔跑向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感受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感受到对方手的温度,友谊在无形中建立起来了。

在每个时间段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雷锋日开展助人为乐教育,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教育,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优秀品质的浸润作用。

三、邀请家长参与,实现家庭学校的互动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作为班主任,积极地引导学生感受到仪式的深层品质内涵,这是责任。邀请家长参与到仪式教育中来,是对于仪式教育的内容的极大丰富。当前的家长们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对于学生的教育寄托给学校,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正确的。仪式教育中不能少了家长的参与,只有学生的家长认识到了仪式的重要性,才能使孩子的教育变得更加全面。每个学生的习惯养成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仪式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可以使他们在这个节点后改变以往的过失,改掉曾经的坏毛病。这个过程中不能脱离家长的督促和陪伴,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才是一种教育的完整体现。

例如在带的班级中,教师经常邀请学生的家长来学校参观,并且对自己的班级管理提出一些意见或者是建议,尤其是班级组织的仪式教育活动。教师会在微信群里诚挚的邀请每一位家长,向他们宣传仪式活动的重要性,让他们放下自己的事情,陪伴在孩子身边,见证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比如在“孝亲”主题的仪式活动中,教师就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着汉服、行汉礼、拜仙师、礼谢父母、父母箴言、礼谢师长,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们体会自己父母的恩情,体会感恩的情怀,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与家长们建立起了情感的桥梁。

仪式是一种见证,是一个节点,借助这个点来展望未来,这个过程中家长是不能缺席的。作为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让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尤其是开展仪式活动的时候,更应该积极地邀请家长的参与。

总之,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仪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可以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好的习惯才能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好的品质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少年,在仪式教育中渗透品质教育,需要班主任为学生打造一个品质教育的氛围,力求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那种自然而然的进步,采取适合学生的活动形式,通往学生的内心深处,体会庄严背后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秋芳.小学仪式教育的异化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4(32):1-3.

[2]夏淑,陈灵芝.小学班级管理中仪式教育的科学渗透[J].科普童话,2019(12):128.

猜你喜欢
小学生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我是小学生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