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困难的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14 10:16江戈王斯然
环境与发展 2019年9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影响因素

江戈 王斯然

摘要:从我国近二十年的垃圾治理经验来看,造成中国城市目前垃圾分类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前端的垃圾分类、中端的垃圾运输和末端的垃圾处理环节相互脱节。本文将从居民个体和外部社会环境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行为的因素,并从政府角度提出有助于改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垃圾分类;源头治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125

Analysis of the root caus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urban waste classification policy in China

Jiang Ge,Wang Sir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experience of garbage control in China for nearly 20 year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curr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 dilemma in Chinese cities is that the front-end garbage classification, the middle-end garbag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end garbage disposal are disconnected from each other.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wareness and behavior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residents and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residents waste classification awar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Keywords: Garbage classification;Source governance;Influencing factors

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起步较晚[1]。但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在21世纪初,我国政府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八个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2],但这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办法受制于城市财力、管理水平、重视程度等因素,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阻力。有些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形同虚设,由于实施效果不佳,广州、深圳等城市甚至被迫取消垃圾分类收集政策[3]。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后,政府部门积累了必要的管理经验,相关法律法规得以不断完善,居民就垃圾分类回收这一观点达成共识。即便如此,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影响垃圾分类政策推行的阻力依然存在:在居民个体层面,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强、但行为频率较低;在外部社会环境层面,前端分类垃圾桶普及率高,但垃圾混合投放现象严重;中端运输环节垃圾混合回收现象频繁;末端通过垃圾焚烧、集中填埋等手段混合处理垃圾的手段较为常见,分类处理垃圾政策形同虚设。

1 垃圾分类制度难以实施的根本原因

中国目前垃圾分类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前端的垃圾分类、中端的垃圾运输和末端的垃圾处理环节相互脱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垃圾分类体系,形成恶性循环效应。但在这三个环节中,最棘手、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在于前端的垃圾分类,也就是要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垃圾运输环节和末端处理环节而言,政府的强制性法规可以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现,属于可控因素,而源头端的垃圾分类却需要全员参与。如何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与积极性是一个长时间的、难以量化的、操作性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共同研究。可以说,只要解决了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较低的问题,便能从源头端提高生活垃圾的分类效果,我国当下垃圾分类的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2 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与行为的因素

针对我国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参与度低的问题,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个体微观层面和社会环境宏观层面两个方向归纳出了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图。

2.1 居民个体因素

2.1.1 “理性人”偏向

在经济学中,人的经济行为被解释成一次次的价值判断,利益最大化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标准。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环境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人人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最终的结果就是个人获益而整体受损。

在个人道德约束不够强、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往往使得大多数人选择个人利益而放弃群體利益。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奖励机制的不完善是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因素之一。

2.1.2 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过往经验及预期阻碍对个体特定行为决策的影响作用;由个体对特定行为实施的可行性、便利性认知及对约束条件的控制信念构成。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影响因素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