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谢小玉

2019-11-15 06:26
剧影月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梆子苦楝树高中生

作为一个县级剧团的普通演员,有幸在大型现代梆子戏《苦楝树下庄户人》中扮演主角谢小玉,无疑是一种机遇和挑战。谢小玉极为不幸:一岁时父亲得了疯病,持刀赶走了母亲;十七年后,爷爷奶奶在寻找母亲的途中遭了车祸……戏中围绕谢小玉临近高考,如何处理这个冷酷的现实,如何面对失散十七年的母亲等等,展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最终使多灾多难的苦楝树下飘散出久违的欢声笑语。这个既凄美又温情的故事以及谢小玉一系列的行为和表现震撼了我,感动了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塑造好这个人物。

众所周知,演员接到剧本后熟背自己扮演角色的台词即可,我这回却不然,不但完成我自己应该做的而且连其他角色的台词乃至整个剧本都能背下来。因为我认为主演就像苦楝树上的树干,与所有的枝枝桠桠同一命脉,相生相连,主角儿若不把整个戏的大环境小细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人物行为,心里流程统统掌控起来,很难准确地调整情绪,塑造人物。事实证明人们赞扬《苦楝树下庄户人》的演出自然流畅,应该于这种“无缝对接”有关。

我是一个年近50岁的母亲,要演好17岁的女高中生谈何容易?为此,我多次到学校门口观察、揣摩,有意找一些女同学套近乎,然而收获甚微。为什么?现在的女高中生尽管学习压力大,却没有其它负担。谢小玉从小在苦水里泡大,尽管学习成绩优异,被县里重点高中录取,可她却承受着家庭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可能像其它女孩子那样阳光、洒脱、朝气蓬勃。为此,我与编导老师商讨,将谢小玉定位成一个有忧虑、有阴影但又不卑不亢、进取向上的女孩子。由于我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都按这个定位演出,专家和同行们连连赞许是现代戏舞台上的“这一个”。

尽管我不是唯美主义者,但总想把事情做得好上加好。就像穿衣服那样,感觉哪里不舒服总想理一理,甚至改一改。这回拍戏竟然斗胆向导师们提出了意见。例如,在习唱谢小玉哭爷爷的大板戏时,总觉得心中的悲苦流淌得断断续续,便建议作曲老师重新调整唱腔,只用弹拨乐器伴我清唱。结果不仅彰显了谢小玉当时的心境,而且突出了徐州梆子与河南、山东梆子有所不同的委婉与缠绵。再如当谢小玉得知轧死爷爷的肇事者为了赔偿,不仅卖了房料,连身患尿毒症的妻子也不去医院透析之后,决意将刚刚收到的赔款退回,对方坚决不收,谢小玉就反复讲道理,做工作。每每排到这里,我就觉得既窝心又啰嗦,便建议编剧老师改为“你们要是不收,就回答我一句话:是人长还是钱长啊……”。没想到,这句徐州人的老实话,就博得观众们流着热泪鼓掌。谢幕时,一位80多岁的老票友哭着说:“这戏太感人了,我盼望有生之年再看到你们的新戏”。

老人的要求不高,但能吗?我热切地期待着。

猜你喜欢
梆子苦楝树高中生
一棵这样的树
新时代视域下沂蒙地区溜山梆子的发展与传承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苦楝树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
苦楝树
我家旁边的苦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