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腔裔韵 华彩传承
——写于国家非遗淮剧传承人裔小萍传承片正式拍摄时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萍淮剧唱腔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淮剧艺术经典,再现国家非遗淮剧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满足广大淮剧爱好者钟爱裔派淮腔的情结,留住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形象,展现其独具魅力的唱腔流派风韵;同时为淮剧的更好传承搭建平台,呈现淮剧舞台艺术之火生生不息、淮剧新秀人才辈出的良好态势,为文艺的发展繁荣添光增彩,日前由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式组成工作班子,为江苏省淮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裔小萍拍摄传承片。

为配合传承片的拍摄,不久前盐城市文化主管部门在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了《淮腔裔韵,华彩传承》裔小萍专场演唱会,演出共分为《群芳争艳》《淮韵流芳》《清荷绽放》《春满舞台》四个篇章,向观众展示了裔派艺术在60年舞台演唱活动中所呈现的艺术价值,再现了裔小萍独辟蹊径、自成流派的演唱风韵;同时还穿插表演夫妻档、师生档、新苗档及南北不同流派艺术精粹片断,100多名演员参加演出。其中有70多岁的老艺术家,有20多位活跃舞台的淮剧中青年演员,也有一大批20岁左右的淮剧新秀与歌舞演员。2个多小时的演出戏剧融歌舞包装,现代与古典交错,一幕幕多姿多彩的呈现,一段段风韵各异的演唱,为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尤其是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那委婉低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诉如泣的经典唱段,更是一下击中现场观众的兴奋点,让观众有老友重逢喜不自禁之感,让现场的人们再一次领略作为国家非遗传承人裔小萍的艺术魅力。当晚的演出可说是众多名流争奇斗艳、红花绿叶交相辉映,为广大戏迷和淮剧观众捧上的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早年享誉舞台、接受大师熏陶。1947年出生于梨园世家的裔小萍,祖籍盐城人。1957年11岁的她进入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演出的启蒙戏《拾棉花》当即得到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好评,认为是淮剧艺术园地难得的新苗。1959年上海市竞成淮剧团与浦光淮剧团合并,十三岁的她主演了“探寒窑”等折子戏,且一炮走红。17岁时的她已成为上海浦光淮剧团挂牌领衔的主要青年演员。期间她先后主演过“红灯记”中李铁梅,“红珊湖”中珊妹等现代人物。在演出实践中,她做到一边演戏,一边潜心向当时上海淮剧界著名表演艺术家筱文艳、马秀英、武筱风等老师学习,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并在演出积累中逐步形成自己独具韵味的裔派唱腔。

真情回报故乡、潜心奉献艺术。一九七八年,裔小萍告别上海,应邀回到淮剧故乡。先后担纲滨海县淮剧团的主要演员、副团长,踏上了在江淮大地、里下河平原用艺术报效乡亲的征途。

多年来,裔小萍对艺术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尤其在唱腔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超凡魅力,使她成为响誉沪浙一带,为江淮地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她自登台演出以来,多次在上海、江苏省级重要会演与赛事中荣获一二等奖。心与群众相连,扎根基层服务,是裔小萍多年演出养成的特定民生情结,她与基层淮剧观众结成的深厚友谊有口皆碑。30多年来她的演出足迹遍布江淮农村大地,海港渔乡。为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她最多时一天演过达到5场戏,曾数次累倒在舞台,在淮剧界享有“金嗓子”之称。

演出精益求精、形成独特裔韵。纵观裔小萍演戏,让人感受到她在艺术追求上特别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注重艺术质量、讲究精益求精。她极力追求舞台演出的整体完美,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数次登台积累的丰富经验,在演出中常以其委婉低吟、极具韵味的噪音,依托优美的曲调,流畅的旋律和洒脱的身段,着力抒发众多鲜活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情感,以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她擅长用各种艺术技巧修饰自己的唱腔,注意汲取并借助京剧、沪剧、越剧各剧种之长,与淮剧曲调有机结合,使自己的唱腔艺术更加完美、润滑和富有生命力,由此也形成她独具一格的裔派淮韵唱腔。她厚积薄发,在多年演唱实践中,注意搜集淮剧音乐资料,深入钻研淮剧调式的发展与形成,并能根据剧情的需要,创作出生旦净末丑不同人物性格的唱腔,为丰富淮剧音乐做出可贵的探索。

在演出中她从不卖弄个人技巧,一切都根据剧情的需要创新,这是一种自觉地尊重艺术规律的创新。聆听裔小萍的演唱,字正腔圆,吐词清晰;美而不贱,快而不急;华丽玲珑,刚柔并济;稳中见俏,如诉如泣。多年的舞台功底实践,让她在舞台上驾轻就熟;纵横驰骋;收展有度,释放自然。加上她那曼妙身段,美目专注,把自己饰演的每一出戏都能为观众留下难忘印象。几十年来她既能演绎大气端庄、贤惠豁达的富贵旦,又能饰演现代时尚、欢快甜美的青年派;既能饰演饱经风霜、孤苦清纯的贫家女,也能一展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的反串武生,的确是淮剧舞台一位多才多艺、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也不愧荣获国家非遗传承人的称号。

热衷淮剧传承、培养艺术新人。晚年的裔小萍在坚持演出的同时,将传承淮剧作为已任。她热心收徒传艺,悉心辅导学员,先后培养了200多位淮剧新秀。其中不少已是江苏省内各淮剧团的主要艺术骨干与台柱子。在她所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0多位成为国家一、二级演员,有的并担任剧团的负责人。多年辛勤汗水的浇灌,在收获艺术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党和人民也给了她一定的荣誉。她先后担任了省、县人大代表,两届县政协委员。她独创的裔派唱腔也更是得到淮剧界的认同,受到专家的普遍好评,其中不少经典唱段在电视台、电台广为播出,并被不少艺术学校作为教学范本传唱。中国唱片社及上海分社,对其演唱的“玉杯缘”、“秦香莲”、“二度梅”、“六部审”、“柳燕娘”、“红楼梦”等进入全场录音,并制成盒带、唱片,面向全国及国外公开发行。

如今,裔小萍作为中国淮剧界四位国家非遗传承人之一,也是目前仍活跃在舞台与传习岗位的代表性艺术家。展示她的表演技艺,传唱她的淮腔裔韵,尤其是将她多年艺术生涯用拍摄传承片办法,留住其珍贵的艺术宝藏,对于推动淮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的淮剧新秀,保护与传承国家非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拍摄的承办单位之一的江苏省淮剧博物馆,正全力以赴地做好艺术专题片的拍摄服务工作,我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倍感珍惜和兴奋,决心在服务中认真学习淮剧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精神,认真观摩她创造艺术的经典呈现,努力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弘扬,为推动国家级非遗淮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贡献我的力量。

猜你喜欢
小萍淮剧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晏几道
讲究·小萍的婚事
小萍的婚事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超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