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旧人防工程改造看上海人防如何服务城市建设

2019-11-16 05:21高福桂秦苗苗
生命与灾害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防人防管廊

高福桂 浦 玮 秦苗苗

近年来,上海市全面进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逐步消除“城市蜘蛛网”。7月中旬,肇嘉浜路沿线电力架空线拆除工作正式开始。与常规操作不同的是,这次入地工程没有大规模开挖人行道,也没有封闭马路,而是“就地取材”使用了勘察中发现的废弃人防通道,将其改造为地下综合管廊。

老旧人防工程如何进行综合管廊改造

作为全上海第一条废弃人防改造管廊,肇嘉浜路人防通道在沉寂多年之后,经过修缮改造变废为宝,重获新生。这不仅是城市地下空间功能转型、综合利用的一次示范,也是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的一次尝试。它为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逐步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了一个好头。

这条人防通道是去年6月肇嘉浜路中央绿化带改造时意外发现的,系代号为“713”人防工程。徐汇区民防办工程科范俊优告诉记者:“我们利用物探技术在绿化带下方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通道。”徐汇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顾蔚城介绍:“这处工程已经28年没人下来,内部积水深达1.2米,勘探时还动用了潜水员。我们用大功率的水泵抽了两个星期,才把工程里的积水全部抽干。”承担此次改造任务的市政设计总院管廊专家王建表示,“713”人防工程走向与肇嘉浜路架空线入地的范围基本吻合,是此次综合管廊改造的首要条件。加上该通道的结构基本完好,因此大家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将“713”人防工程改建为综合管廊,并将其定义为新型缆线管廊。原有人防为砖墙加预制拱顶结构,经历了近50年的地下水侵蚀和周围环境变迁的扰动,虽说结构基本完好,但需经修缮加固才能正常使用。最终确定采用自承式支架加钢丝网聚合物砂浆的内部修缮方案,给通道装上新的“骨骼”和“肌肉”。

通过对原有结构处理及加固、增设功能单体、管廊运营所需的强弱电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等改造后,废弃的人防通道得以重获新生。管廊建成后,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管廊的入侵管理、消防报警、内部环境、管廊结构健康等进行全面监测,保证管廊本体及廊内管线安全受控。

老旧人防工程的由来

那么,这条人防通道是何时建造?当初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据参加过肇嘉浜路人防通道建设的“老人防”、今年74岁的潘怀喜回忆,肇嘉浜路(天平路——大木桥路)中央绿化带下方的这一段人防通道的人防结构呈拱形,侧墙为砖砌结构,净高约2米,整段长约3.5公里,内部生活、医疗、军事等设施齐全,曾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两条人防疏散通道之一。该人防通道历史上曾被作为餐厅使用,在人防工程内喝喝咖啡、尝尝西点也成了老徐汇人的独特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因市政建设,该通道被封闭至今。

其实,除了少量大型的人防通道之外,上海还有大量面积较小的老旧防空洞,主要分布于黄浦、静安、徐汇、长宁等中心城区,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这些防空洞在特殊历史时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较低,目前大多数已经丧失了战备防护功能。一方面,部分人防工程在废弃多年后,结构老化、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存在,有引发上部房屋塌陷等灾害事故的隐患。另一方面,这些人防工程大都处于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心城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被忽视、被闲置,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将造成国家财富和地下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

2015年12月,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公用民防工程退出民防序列的管理意见》(沪民防〔2015〕139号),一些老旧公用民防工事可根据《上海市民防条例》《上海市民防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29号)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被纳入退出民防管理序列。2018年,上海市民防办公室结合上海市开展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对全市老旧民防工程进行了分类处置,明确不同工程可根据自身特点,以有利于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有利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改善社区环境为目标,对全市老旧民防工程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老旧人防工程争相焕新颜

徐汇区民防办坚持贯彻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按照“分类分批治理,恢复防护效能,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老旧人防工程改造开发再利用工作。徐汇区民防办工程科范俊优表示,在对全区老旧人防工程进行全面梳理排摸、按照“一洞一卡一档”标准建立台账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复苏计划”,对老旧人防工程实施精细化改造、个性化利用,既保留人防工程的防护效能,又充分发挥了人防工程的潜在价值。通过统筹规划、合理改造、有序利用,一批“沉睡”的老旧人防工程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黄浦区全区范围内有582个废弃人防工程,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据黄浦区民防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王世瑞介绍,他们通过专业设计和反复论证,对这些工程实施分类整治。他说:“对于积水严重、结构风化的工程,采取泡沫混凝土填堵的方式加以回填;对于结构尚好并具有再利用价值的工程,则制定加固修缮方案,通过改造提升其使用品质。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每一个工程的加固整治方案。”如保屯路一处人防工程经过改造后,已成为半淞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给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了活动和健身的场所,深受居民欢迎。还有几处老小区的人防工程改造后,提供给街道作为物业、警务用房,解决了老旧小区内无物业、无治安警务站点的问题。

长宁区民防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展了老旧人防工程改造、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等工作,在确保工程结构完好和安全使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尽可能地挖掘潜力、焕发活力、服务社会。据长宁区民防管理所所长顾亮介绍,改造后的老旧民防工程,不但工程战时效能得到了全面修复,安全设施设备得到了升级,而且平时利用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可延展性也得到了提高。民生的受益面扩大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全区1 557座地下空间,正在逐步成为市民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以及商业、服务业和各类园区的聚集地。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老旧人防工程如何开拓创新、服务民生在整个城市的安全管理运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猜你喜欢
民防人防管廊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